三國:我阿斗,不用人扶

第94章 一條全新的路

劉禪的見解固然讓大家耳目一新,心情激動,但冷靜下來以後,還是要面對現實。

凡事欲速則不達,尤其對世家豪族,更要謹慎,逐步推行。

當年曹操殺名士邊讓,士族聯合呂布反叛,導致兗州大亂,差點把曹老闆老巢給端了。

孫策在江東更是以強硬手段殺戮名士,不服者一律誅殺,最後死於刺客之手,背地裡其實也是世家的操縱。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荊州的改制有關羽壓制,但益州肯定會有反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當然這些就不是劉禪所考慮的了,古人並不比自己笨,他們只是囿於時代和意識形態的束縛,只要給他們開啟思路,指出方向,自會有人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他們何嘗不明白,兩國交戰,拼的是國力兵力?

曹操最先推行屯田制度,各個諸侯都不惜身份聘請名士,招募賢才輔佐。

劉禪只是做了更系統具體的劃分,比如頂端人才的數量,低端兵力的規模,科技、商業,農業的發達程度等,然後有效制定方案去儲備。

經過眾人一番討論,除了屯田、水利等基本盤外,先設立公學和招賢館,一切從培養人才開始,沒有人一切都是空談。

開設公學並不直接影響士族利益,你收的你門生,我教我的人才,但如果有人來干涉,那就要問問二爺的青龍刀了!

法正獻策道:“昔高祖發《求賢詔》以求賢人輔弼,得德才兼備者!武帝發《求茂才異等詔》以求非常之人,得泛駕之馬、跅弛之士,平帝又發詔書求術業之術者,徵召逸經、天文、歷算等各類人才。

自桓靈以來,有識之士隱蔽江湖,避亂邊境者不計其數,今世子欲廣開賢路以招天下各行奇才,以此為依據,號召興漢義士以安天下,自無不應。”

“還是先生技高一籌啊!”劉禪眼睛一亮,“那就叫英茂堂吧!”

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正是自己最欠缺的,法正以三帝為例,對劉備來說還有加持。

如今曹操稱王,篡逆之心昭然若揭,孫權成了階下之囚,江東群龍無首,只有劉備還扛著興漢的大旗。

有這三位漢帝做背書,既能讓那些表面上以國家為先計程車族無話可說,也能激發百姓興漢鬥志,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時候誰敢跳出來公然反對,那就是反對興漢大業,妥妥的漢奸啊!

如果等到曹操嗝屁,曹丕篡位,又能招來一批人才,那不就賺了嗎?

直接將英茂堂劃分為五經、古記、天文、歷算、鐘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工匠等十二個專案,由專人接待考核。

這可是按照平帝的詔書招募人才,讓那些守舊派直接閉嘴。

不覺已經到了掌燈時分,劉備談興正濃,命人準備酒宴邊吃邊聊。

上一次如此投入還是和諸葛亮探討隆中對的時候,兩人徹夜未眠,抵足三日,如魚得水。

現在劉備恨不得把劉禪的小腦袋瓜掰開,看看裡面是不是被某位大帝奪舍了。

其實談到後面劉禪反而覺得索然無味,都是討論具體的執行部署,這就不是他關心的。

要不說幹大事不容易呢,光一個政策就能討論個三五天。

要知道從上而下,上位者一個小小的決策,哪怕是隨便一句話,就可能決定成千上萬人的命運,乃至於國運的走向,能不謹慎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