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王如此幫助小國,小王感激不盡,大軍由上王之將統領,小王贊同。”
朱高煦都愣了愣,這事說實話,他都做好了巴都葛叭哈喇幾人跟他討價還價了,沒有想到這麼順暢,當即也同意了下來。
隨後就從自己的護衛隊裡面挑選了二十人過去,速度那叫一個快,就怕這三人反悔一般。
其實巴都葛叭哈喇三人心中也遲疑過,但就像他們前面所想的,他們與朱高煦已經到了這一步,該那啥的都那啥了,這最後的統兵,他們也看開了。
他們把統兵權給朱高煦的人,也不可能會打他們,也只不過是打外面,加上本身他們也打不過,朱高煦要對付他們,也根本不需要這樣,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他們很清楚,自己不像渤泥國那樣是由朱棣下詔冊封的,如今他們在朱高煦面前,沒有絲毫資本。
反正都是朱高煦保護他們,今後更加直接了,起碼不用擔心蘇祿亡國了。
一切準備完成,朱高煦親自送三王登船離去,並且還送給三王三艘大船,一人一艘。
送走蘇祿國三王,朱高煦心情大好,這次得到的收穫,可以說極為豐滿,完全超過了他的預期,哪裡能夠不值得他高興。
回到王宮,朱高煦叫來王玉與許柴佬。
“接下來你們要開始佈置經商之事了,要在城內劃出一塊集市出來,過後蘇祿國的商隊到來,可以在民間交易,也可以與官府進行交易。
而且除了蘇祿國,隨著柳進商隊的交易,以及李航、陳宏他們外出宣揚大漢國,今後往來的商人肯定會增多。
另外兩側的港口碼頭,可以擴大一些了,道路也要儘快修建好,城內的設施儘快要完成。
同時要鼓勵百姓在閒暇之餘,製作手工品,到時說不定就能發家致富了。
至於最後,就是商稅,外面船隻往來行商,商稅必須要儘快落實下來,包括有哪些商品,也要做出一個歸納。
商稅的制定,就按照之前我與你們說的,你們現在就下去琢磨,儘快弄出來。”
如今總算到了這一步,朱高煦心中可是期待萬分的,貿易只要逐漸興起,他這裡,算是初步發展起來了。
隨著貿易加深,他這裡也只會更加的富裕,大漢國的國庫也會越發充盈。
王玉與許柴佬原本還非常高興,但聽到最後的商稅,兩人的神情都是非常凝重的。
這個商稅雖然朱高煦已經說得比較詳細了,但對他們而言,依舊是一個挑戰,尤其是對王玉而言。
許柴佬在這方面幫不上多大的忙,然而在大明,商稅也基本沒有多少明文規定,大明都沒有重視過這事,他都沒有什麼參考標準。
大明的商稅其實非常的低,雖然商籍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明朝的商人是真的有錢。
本就極低的商稅,還有人玩點手段,那低廉的商稅都可以不用上繳,加上大明朝廷根本就不重視這個,導致大明稅收的來源裡面,商稅的佔比都快可以忽略不計了。
這也是當初從朱元璋那裡遺留下來的,朱棣如今也不敢動也沒有想過去動。
可以說直到大明末,大明最有錢的人,就是士紳、官商,以及藩王。
百姓最窮已經不用說了,朝廷也是窮得連一個富商都比不上,大明不亡才是怪事。
就在所有人都在忙碌的過程中,半月的時間過去,這一日,王玉匆匆來到王宮。
“王爺,好事,那些金礦、銀礦、銅礦、鐵礦已經被拿下了!
並且還俘虜了十八萬人,漢州這裡就有五萬七千餘人!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糧食,以及耕地,家禽、耕牛也有不少,臣已經全部登冊!”
“好!張輔他們做得好啊,出去二十來天的時間,就有這麼大的收穫,很好啊!”
朱高煦那叫一個高興啊,這一下,不僅礦得了,人也有了,糧食與耕地都有了,果然還是得出兵啊。
自己累死累活搞發展,哪裡有這出兵一次得到的多,而且來得也夠快。
然而在朱高煦喜悅之時,王玉的聲音再度傳來。
“王爺,不過還有一個不怎麼好的訊息,那就是有一座銀礦比較小,而且成色也不好,熔鍊成錠銀可能損耗會很多。
而另一座銀礦臣也派人看了,成色相對好一些,但也只是略好,而且也不是很大,還沒有金礦大。”
朱高煦聽著這個訊息也是一愣,總共就兩座銀礦,結果還有一座銀礦不僅小,成色還不好?
朱高煦嘴角一抽,他還以為自己的經濟可以富裕起來了,沒想到是這樣。
一座小,一座不怎麼大,一座成色不好,一座也只是成色略好,他就很無語。
這個成色,也就是雜質,成色越差,雜質越多,提煉熔鍊成錠銀的損耗也各不相同。
朱高煦一時都顯得興致缺缺了,本以為一波暴富,現在好了,徹底破碎了。
如今主流流通的依舊是白銀,黃金還很稀少,放到市面上,多了都不太能夠消化。
現在兩座銀礦都這個樣子,加上還得挖礦,只能說算是勉強能夠緩解他的經濟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突然對日本的石見銀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銀礦又大,成色又好,他感覺自己有必要去拿下來才行。
這麼好的東西,給倭國,還是有些浪費了。
不再去想,朱高煦隨即看向王玉。
“這些礦你安排好就行了,不過對於那些土著人,若是主動前來的,可以給一些優待。
而若是透過大軍征伐俘虜而來的,沒得說,直接按照先前給你們說的,直接那樣安排。
這事你儘快落實下去,隨著人的增多,管理也會增大,下面的官吏一定要安排好,確保各項事宜的進度。”
如今隨著分配完成的人越來越多,開荒勞力正在減少,現在好了,又來了土著人,無縫銜接,而且勞力更多,他還不用給那麼多,果然真就得出兵打才行。
而王玉聽著這些,神情一時有些苦澀。
“王爺,這是臣正想說的,如今下面的官吏,不足了,我們帶來的人,能安排的都安排下去了。
臣還特意挑選了一些沒有做過官,只是讀過書的一些苗子為底層官吏,但依舊有些不足,念過書的本身就少,再經過挑選,也沒有多少人可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