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肅然看著柳進,對於鄭和艦隊的動向,他其實還挺好奇的。
如今大明對外的瞭解,除了從元庭那裡得到的一些資料外,就是靠鄭和獲取的。
而且朱高煦對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也是真的好奇。
朱元璋定下的祖訓,朱棣可以說都老老實實的遵從著,就是為了下去之後能夠去見朱元璋。
而禁海同樣是朱元璋所定下的祖訓,但朱棣愣是在滿朝反對的聲浪之中,赫然定下了下西洋的事情。
從準備到出發,可以說每一次都需要大量的銀子,以及龐大的人力,不然根本不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棣又早早讓鄭和開始下西洋之路,加上他出海時朱棣對他說的,讓他在海外打探朱允炆的訊息,朱高煦真的很懷疑,朱棣讓鄭和下西洋是假,找朱允炆才是真。
畢竟大明之內,明處暗處都派人在找了,唯獨海外。
雖然朱高煦覺得自己這樣想沒有什麼依據,更沒有證據,但絲毫不妨礙他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而且非常的大。
只是朱棣都沒有想到,鄭和下西洋確確實實能夠給大明帶來好處,以及對朱棣帶來好處。
鄭和第一次剛出去時大明是虧的,血虧,因為當時內憂外患,內部需要治理,外部有韃靼、瓦剌作亂邊境。
就這樣,朱棣依舊斥巨資讓鄭和下西洋。
但鄭和第一次返回大明,帶回去的各種特產、香料,從錢財上看,其實朱棣沒有虧,而從影響力上看,大明也沒有虧。
因為鄭和每次出海,走的是公賬,用的是大明國庫的錢。
回來時帶回來的好東西,入的是私賬,也就是內府,朱棣的個人金庫。
這也是滿朝文武反對的根本原因,因為每個人其實都知道了,出海,並不虧,反而還有得賺,只是下面的人,只能看著朱棣一個人賺。
而且也正是因為鄭和下西洋,明朝的影響力,也在永樂一朝達到巔峰。
想著這些,朱高煦忽然明悟後面朱高熾為什麼停了鄭和下西洋,直到朱瞻基即位,才恢復勉強開始跑,後面就徹底禁止了。
朱高煦是越發覺得,朱棣讓鄭和下西洋的根本原因就是找朱允炆,畢竟民間就有傳聞,加上朱棣難道會不知道一個人吃獨食不長久這個淺顯的道理嗎?
知道還這樣做,說明鄭和下西洋這事,朱棣不想讓其他人參與,裡面有秘密。
再想想朱高熾即位就停了下西洋,朱高煦忽然發現,朱高熾恐怕是知道這事才會這樣做。
越想,朱高煦都覺得越有這個可能,而且可能性非常大。
想了一會,朱高煦赫然清醒過來,這個事他是越想越散發了,每每想到這事,都會不由自主的這樣,朱高煦都搞不懂,是不是因為朱棣交代他注意朱允炆這事,才會讓他不由自主的往這個方向想了。
柳進看著朱高煦回過神來,心頭也是舒了一口氣,剛才朱高煦沉思時散發出來的威嚴與氣勢,讓他可是壓力很大,讓他一時都在想著自己是不是哪裡出問題了,才會讓朱高煦這樣。
好在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不知道朱高煦為什麼會那樣,但柳進絲毫不敢問,也不想問。
“王爺,臣此次雖然也是往西而去,但去得最遠的地方,則是勃固,然後就返回了,並沒有遇見大明下西洋的船隊。
不過在滿刺加、末羅瑜以及羅越聽過關於大明艦隊的訊息。
據聞大明船隊這次下西洋的路線與前兩次都不相同,準確而言每次都不相同,且每到新的地方,都會停留較久的時間。
直到在羅越時,因為羅越在周邊都為小國,正好遇到羅越國王在外,看見了臣龐大的艦隊以及王爺護衛隊的威勢,表現得友善,無意間說到此事。
在數年前遇到了大明下西洋的艦隊,當時艦隊的人上岸之後,以大國之名在內逗留了多日,派了不少人手在各城都看過後才離去。
其他的,臣也不知曉了。”
朱高煦聽得一臉玩味之色,鄭和下西洋與回來時的路線都有些細微的不同,這個他是知道的,後面恐怕是已經找不出其他路線了,所以越到後面很多線路都是和之前重疊的。
要去新的地方,去了之後會逗留很久,還要派大量人手去往各城,雖然不知道目的是什麼,不過朱高煦心頭已經漸漸有所明悟了。
若是之前他想的那些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機率,那麼現在在他眼中,朱棣是為了找朱允炆的機率即便沒有到百分之九十,也接近百分之九十了。
之所以他不敢完全確認,就是他如今還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聽過一點風聲。
要不是朱棣在他出海時對他說出的兩個任務,朱高煦都還沒有往這個方向想過。
不再去想,朱高煦有些遺憾的開口。
“既然沒有遇到就算了,這次你做得不錯,其他的不要去想了,先回去好好休息。
休息好後來找我,我對你還有重任。”
如今柳進回來了,加上來這裡的人也在逐漸增多,管理商業這塊的事情,也是時候該提上日程了。
柳進聞言也是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當即起身離去,下去休息了。
朱高煦讓他休息,那他就得好好聽話才行,養好精神,迎接朱高煦給他安排的重任。
朱高煦一個人靜靜的思考著,他此刻發現,對於朱棣,以前真是他想得太過於簡單了,根本就不是一個純粹的馬上皇帝啊。
帝王心術,權衡之道,朱棣做得是真的不差,只是朱棣馬上皇帝的人設好像有些深刻了,潛意識就以為是個武夫,實際卻一點都不是呢。
許久,朱高煦來到外面涼亭,他忽然覺得他不能再去想那些了,那些與他又沒有關係,他只需要和以往一樣就可以了。
人果然只有想得少,知道得少,不那麼懂事時,才是最快樂的啊。
朱高煦難得的拿來一小壺酒喝著,如今的白酒,味道香醇,入喉不辣,卻又夠帶勁,朱高煦都不得不說,如今的釀酒工藝是真的不差。
這時,一人緩緩走來。
“參見王爺。”
“咦,王玉你又來了,看來你今天不忙啊,來陪我喝兩杯。”
文臣之中能夠沒有通報,直接來到他面前的,也只有王玉與許柴佬兩個人了。
王玉沒有遲疑的來到朱高煦身旁坐下,當即給自己倒上一杯酒,端起酒杯看向朱高煦。
“今日王爺雅興,臣自當奉陪。
說來臣也好像多年沒有與王爺一同喝酒了,臣也正好饞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