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平東、安東與朝鮮之間的海峽,漢東海峽。
這裡本是朝鮮海鮮,但如今這裡成了大漢之地,自然也成為了大漢的漢東海峽。
漢東海峽之上,韋興率領三十餘艘戰艦,看著朝鮮水師迎面而來。
派出去的哨艦,直接被朝鮮水師開炮炮擊,韋興當即下令已經裝填好炮彈的艦隊對朝鮮水師發起反攻。
海面上,大漢艦隊佔據著艦船與火炮的兩大優勢,朝鮮水師想要逃離,韋興圍攻之下,除了特意放過一艘回去報信外,其餘盡皆被消滅在海上。
海戰,如今的大漢穩居世界第一,即便是大明都只能避其鋒芒,更何況是朝鮮。
隨後韋興率領艦隊繼續向朝鮮而去,派出陸戰隊,展開登陸作戰。
看著朝鮮海岸上密集的炮火,韋興卻是冷笑,直接以艦炮開始覆蓋,以掩護陸戰隊的登陸。
而在後方,滿載漢軍的運輸船也在隨時待命,只待陸戰隊攻下朝鮮的海岸陣地,大軍便會開始進行全面登陸。
大漢漢京。
朱瞻壑與王玉、許柴佬正在緊急商議著要事。
“世子,如今朝鮮的水師已經開始出動,韋興率領大軍前去迎擊。
漢東海峽之上必然會爆發海戰,朝鮮水師不敵後必然龜縮,韋興率領大軍進入朝鮮。
臣建議可以讓韋興將動作打出來,但不要輕易快速突進。
臣始終認為大明必然會參戰,絕不會僅僅只是一個試探我們戰力。
現在王爺率領主力大軍在歐洲,這麼一個機會,大明肯定不會放棄。”
王玉的話,頓時讓許柴佬也連連認同。
他們是真的不信,在大漢數十萬大軍在歐洲時,僅僅只是為了試探大漢的戰力。
若是大漢大軍盡在,他們還會信,但這麼一個機會,大明會捨得錯過?
朱瞻壑看著地圖,眉頭微皺。
“王閣老,大明會參戰之事,我知曉,但大明若是參戰,恐怕不僅僅是在朝鮮方向。
大明一旦決心派出大軍,那麼必然是奔著消滅韋興的大軍,然後攻入平東、定東、安東之地。
而大明想要做到,就必須會派出水師,且是大明最為精銳的水師,不然無法在海上與我們的海軍爭鋒。
在朝鮮那裡集結的二十萬明軍,恐怕也會趁機加入戰場。
除此之外,那個地方根本不足以讓大明的大軍在那裡展開,那麼大明必須會在另外一面開展戰場。
另一面與大漢接壤,且有大漢不少核心之地,唯有東南亞。
我的想法是在朝鮮想辦法解決明軍的精銳水師,在朝鮮那裡加大進攻力度。
而韋興在朝鮮那裡吸引明軍視線之時,在東南亞之地,暗中將中大都督府的五萬軍調去,配合北大都督府先在東南亞設伏。
具體如何設伏,可以先以沒有料到大明會在那裡出兵為表象,這符合事實。
大軍潰敗,明軍必然追擊,屆時關門打狗,截擊明軍後軍,再行圍攻進入包圍圈的明軍。
用我父王的話說,使用戰術穿插,如此可直接有效解決來犯明軍!
你們覺得如何?”
朱瞻壑雙眼精光閃爍。
這次他雖是監國,但朱高煦已經跟他說得很清楚了,在監國期間,就將自己當做大漢的王。
這才是朱高煦對他最後一次歷練的根本,因為朱高煦想要看看他身為大漢的王,在面對這樣的危機之下,到底會怎麼做。
朱瞻壑不想讓朱高煦失望,他自己也很想展現自己的能力。
他已經跟在朱高煦身邊學習、歷練了十多年,他也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自己能夠挑起整個大漢的重擔。
這次大漢主力大軍不在,各個大都督府的剩下兵力,只有零零散散的十多萬。
而他不僅僅只是想要守住,他想要反擊,他想要反攻。
守住,這是底線與根本。
但若能趁此機會反攻,消滅明軍主力,這才是實力的展現。
然而他又是第一次提出這些,也是第一次經歷這些,他才要問一問王玉與許柴佬。
朱瞻壑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也不想剛愎自用。
王玉與許柴佬聞言,心頭都是一震。
兩人是真有些沒有想到,朱瞻壑竟然有著這樣的雄心。
他們想的是以防為主,朱瞻壑卻是想著要殲滅明軍,主動出擊。
震撼之餘,兩人心頭又是格外的欣慰,這樣的朱瞻壑,是真的像朱高煦啊。
兩人對視一眼,王玉當即說道:“世子,此事可與軍機處商議。”
他們兩人不擅軍事,且又是文臣,隨著朱高煦制定的文武分開,軍事戰略,軍機處才是朱瞻壑應該問的。
朱瞻壑當即將軍機處的人叫來,開始商議起來。
軍機處的人,都是朱高煦提拔起來年輕優秀一輩,都是經過朱高煦考驗後才得以進來的。
軍機處的人聞言,當即開始在地圖上研究起來。
其中唯二的一箇中年男子看向朱瞻壑。
“世子殿下,按照世子所說,這份設想可以實現。
我們的大軍,可以做到這種穿插,但要實現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要明確明軍確實會在東南亞投入主力大軍,且還需要判定他們的進攻路線。
明軍主力是否會從東南亞發起進攻,那是軍情局的職責,但如今他們沒有打探到情報,臣只能進行猜測。
大明在朝鮮那裡,已經集結了二十萬大軍,但這二十萬大軍並非主力,大明精銳的三大營並未出動。
而朝鮮那裡的地形,在已經有了二十萬明軍的情況下,再投入更多的大軍,也基本無法發揮成效,因為展開困難。
且現在已經顯示出來的形勢,是韋興將軍率領大漢僅有的大軍在展開進攻,那麼這必然會造成一種現象,那就是大漢其餘之地,是肯定空虛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