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宮。
天氣正好,朱瞻基身旁的太監與宮女卻是在忙碌著給大明的皇帝換新衣,做梳妝。
因為就在前一刻,朱瞻基正在殿內和身邊的宦官鬥著蛐蛐,好不開心。
就在這時,一宦官匆匆走入。
“皇上,楊首輔與次輔他們已經來到大殿。”
“這麼快?給他們上茶,讓他們等一等。”
朱瞻基一臉沉重,顯然是有大事在召集幾人。
忙碌了一會,當今大明皇后孫若微走了進來,親自給朱瞻基梳妝。
“皇上,太后似乎也知道了這件事,而且鬥蛐蛐的事情,也知道了,太后極為不滿。”
“唉,娘也是,在宮內好好享受不好嗎?
這事先這樣吧,你也多幫娘分擔分擔,如今娘年紀有些大了,讓她多休息休息,若是乏了,陪著娘四處走走,也可以出宮看看。”
朱瞻基眉頭一皺,顯得有些不耐。
孫若微則聽得一喜,手上的動作更快。
“我知道了,待會我就去找娘,不過娘似乎不喜我,幾次去陪她,都被說教了。
我自從成為皇后,已經在努力的做好皇后這個位置該做的事情了,就是不知道哪裡惹得娘不高興。
不管我怎麼做,娘對我總是不滿。”
趁著梳妝的間隙,孫若微朝著朱瞻基大倒苦水。
一直到梳妝完成,朱瞻基看向委屈的孫若微,心頭一嘆,將其抱在懷裡片刻,才鬆開。
“這件事我過後來處理,你多陪陪娘,帶她散散心。
如今孃的情緒有些不穩定,後宮與內廷事務又多,應該是牽扯了精力。
等我處理好這件事,再來談這事,到時讓你管理後宮與內廷事務,為娘好好分擔分擔,你也要做好準備。”
“嗯,我知道了,一定幫著娘好好分擔宮內諸事。”
孫若微總算是破涕為笑,心頭更是興奮無比。
她等了許久,不就是等著朱瞻基的這番話嗎?不就是等著真正的母儀天下嗎?
朱瞻基並沒有去想那麼多,匆匆離開,來到大殿內。
楊士奇等人看著朱瞻基到來,紛紛起身。
“參見皇上。”
朱瞻基揮揮手,示意幾人起身,來到龍椅坐下。
看著幾人,朱瞻基當即說道:“這次叫你們來,是有大事發生。
大漢又要準備出兵了,這次集中了數十萬軍,根據傳來的訊息,漢王要準備泰西之地,也就是大漢那邊所說的歐洲用兵。
且大漢在帖木兒帝國的戰事已經結束,大漢的大軍陳兵歐洲邊境,大漢之內也調動了五十萬軍左右,正在向著歐洲那邊集結。
這樣一來,大漢集中了近百萬軍,意圖征伐歐洲。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們以為,我們該怎麼做?”
朱瞻基得到的訊息,其實也並不準確。
朱高煦此次總共所調動的大軍,也不過才四十八萬。
只不過超過十萬軍,沒有內部高層的情報,誰又能夠分辨出來究竟多少呢?
起碼在朱瞻基眼中,朱高煦這次的用兵,起碼將大漢的可用之兵全部集結了。
正是因為這樣,朱瞻基才心急火燎的召集楊士奇等人。
實在是他也想要在這個時間做一些事,但具體做什麼事,他也沒有什麼想法。
但要是不做事,他又極為不安與後悔。
畢竟這次朱高煦難得將大漢的大軍全部呼叫了,以後可再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還有那片歐洲之地,究竟是不是好地方,大明也要不要出兵,也是這次他想要商量的。
在朱瞻基看來,能夠讓朱高煦這樣勞師遠征,這樣興師動眾的去征伐那片地方,那片地方肯定有什麼獨到之處,不然怎麼讓朱高煦這麼看重,且不惜一切?
楊士奇等人聽到朱瞻基的話語,紛紛一震,神情驚駭。
大漢居然調動了近百萬軍?大漢有百萬軍?!
他們所關注的,已經不是大漢是否出兵歐洲了,而是朱高煦居然有著近百萬軍,這是他們每個人都完全沒有想到的。
在他們原本的預估裡,朱高煦的大漢國能夠有著三十到四十萬大軍,就已經是不少了。
且加上大漢連年征戰,四十萬的預估,已經是他們能夠想象得到的極限了。
現在告訴他們大漢有近百萬軍?
直接讓所有人的信念都有些崩塌。
“皇上,漢王發兵百萬出兵歐洲,可屬實?漢王的大漢國,真的有百萬大軍嗎?”
所有人緊緊看著朱瞻基,他們很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實在是這個兵力,他們始終認為太過於離譜。
大漢有多少人他們確實不清楚,但根據幾次的人口遷移,以及之前鄭和下西洋時得到的外面那些地方的資料,他們可以大致預估。
人口絕對在大明之下,但卻是有著這麼多的大軍,可能嗎?
朱瞻基聞言,皺眉道:“這個訊息並沒有完全探明,在大漢的錦衣衛,之前都被大漢所揪出,後面雖然有派出,但大部分依舊沒有逃過大漢的監視,過去就出了問題。
這些兵力,是根據在大漢經商的人,以及艱難潛伏下來的錦衣衛透過大漢的物資調集,官府發文,以及在途中遇到大漢大軍集結所推論出來的。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這次起碼動用了三十萬大軍。
再加上大漢國在帖木兒戰場的大軍,五十萬左右,怎麼也有。
現在你們想想,若是大漢與歐洲打起來,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朱瞻基並沒有去糾結這個問題,反正如今朱高煦的大軍都基本集中在歐洲邊地,對他而言,這就足夠了。
他更想知道的,是接下來他們應該做什麼。
楊士奇等人聽到這裡,心頭依舊震撼。
至少五十萬大軍,朱瞻基既然說出來,那基本是可以確定的了。
這還是朱高煦所能調動遠征的大軍,而在大漢各地,依舊還有大軍,那麼大漢的總兵,豈不是已經在六十萬以上了?
雖然不到百萬,差得也有一段距離,但這個數量,依舊讓他們心驚無比。
大漢的火器本來就已經領先於大明瞭,現在大軍又是這個數量,不比大明低,這足以證明朱高煦大漢國的強大。
與此同時,也更加讓他們擔心憂慮,充滿了擔憂。
朱高煦的大漢實力越強,他們越是難受,也不想接受這個局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