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幾人控制住心緒,不再去想,開始思考起朱瞻基召集他們的用意。
儘管朱瞻基沒有明說,但作為曾經東宮的心腹,他們也知道了朱瞻基想要做什麼。
幾人思考一會,楊士奇率先開口。
“皇上,歐洲之地如何,臣等所知並不多,以往的資料之中所能參考的,也並不多。
但有一點,那就是歐洲距離大明遙遠,若是我們想要對歐洲有什麼想法,如今恐怕需要借道漢王的藩地。
且遠征,對大明而言極為不利,除非我們能夠有著海路的支撐。
臣認為,漢王與歐洲之間的戰事,大明可以不用參與。
但如今漢王集中大漢所能調動的大軍去征伐歐洲,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機會。”
“嗯?詳細說來。”
朱瞻基聽到這裡,頓時來了極大的興趣。
他確實不怎麼想征伐歐洲,畢竟太遠,對那個地方,他是真沒有什麼興趣。
相較於歐洲,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怎麼得到大漢的那些地方,這在他看來,才是最為重要的。
但大漢的實力,又極為強大,他一直隱忍沒有動手,所擔心的,不就是怕打不過朱高煦嗎?
但凡他有把握,恐怕早就已經將大漢的那些地方全部真正納入大明的實控之地了,哪裡會等到現在?
儘管他很想,但朱瞻基還是有理智的,並沒有失智。
楊士奇說到這裡,神情無比嚴肅且鄭重。
“皇上,既然如今漢王接下來要對歐洲用兵,且調集了大漢幾乎所有能夠調動的大軍,那便說明,大漢國必然空虛,這正是臣所說的機會。”
“話雖如此,但我們這裡只要動兵,漢王必然會放棄歐洲之地率軍返回。
且最為重要的是,大漢如今的實力,到底如何?
若是我們到時無法第一時間打入大漢之內,面臨的後果極為嚴峻,也無法制定作戰策略。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弄清楚大漢國的實力,究竟到了哪一步。”
朱瞻基很是冷靜,並沒有因為楊士奇說的這些而激動。
如今的他,也不是曾經了。
儘管楊士奇所說的是他內心深處所想的,而如今也確實是一個機會,但他更加清楚,不摸透朱高煦的大軍究竟是什麼戰力,下一步根本難以展開。
這時,楊溥隨即出聲。
“皇上,其實趁著漢王正在調動大軍之際,確實是一個難得機會。
而想要知道漢王大漢國的實力究竟如何,試一試,便可知曉。”
“怎麼試?”
朱瞻基眉頭一皺,在沒有徹底摸清楚大漢的實力前,他是真的不願意與大漢打起來。
因為一旦打起來,他很清楚,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一直打下去。
要麼最終他成為下一個朱允炆,要麼就是朱高煦被他徹底鎮壓。
但問題又回到了剛才他所想的,要是他有把握,還會等到現在?還需要楊溥來提醒他?
現在他很期待楊溥說的這個試一試,到底該怎麼試。
畢竟這個問題,他相信楊溥等人也非常清楚,也不會跟他說什麼直接出兵大漢。
要不然,這些人會在他面前沉寂這麼久?
但凡他們都有把握,哪怕付出極大的代價,這些人也早就勸他出兵了,根本不會等到現在。
楊溥卻是一笑,說道:“皇上,如今我們幫了朝鮮不少,是時候該讓朝鮮出出力了。
可以調集奴兒干都司與遼東都司兵馬,同時派遣使者前往朝鮮,讓朝鮮對大漢國的平東、安東、定東三省出兵。
同時我們可以派出一部份大軍,扮作朝鮮軍,以及向朝鮮支援一部分火器。
如此一來,大漢國的實力自然可以探明,且這是朝鮮與漢王之間的衝突,與大明,沒有任何關聯。
只要大明沒有實際參與,漢王縱然知道朝鮮是礙於大明而做出這樣的事,也沒有任何理由。
透過這樣的方式看清漢王大漢國的實力後,待漢王與歐洲諸國開戰,到時可以趁機做出決策,以解決大明之患。”
朱瞻基聽著楊溥所說的話語,頓時眼前一亮。
如今朝鮮國的實力雖然也有一些,但比起大明,那可就差了不止一點。
而用朝鮮去試探大漢,在他看來,都不用派軍去假扮朝鮮軍,只需要支援一些火器,提升朝鮮的實力,就能夠達到目的。
只要弄清楚大漢的實力,接下來要怎麼,該做到什麼地步,他也能有一個底。
大明與大漢一直沒有爆發過任何衝突,彼此不知彼此的實力,這次正好可以徹底試探出來。
想著這些,朱瞻基心頭尤為心動。
在他看來,這次是大明,是他極為難得的機會。
但凡朱高煦不集中大軍去征伐歐洲,他都只能被迫繼續等。
現在等了這麼久,終於等到了這樣的機會,朱瞻基是真的不願意錯過。
看著楊士奇等人紛紛附和,朱瞻基也不再猶豫。
“此事便這樣定下,楊溥,由你來全權負責。
一定要讓朝鮮國儘快對大漢的平東、定東、安東之地動手。
若不然,將會錯過這個極佳的機會!”
朱瞻基絲毫不擔心這樣做會不會讓朱高煦停下征伐歐洲。
現在大漢的大軍都已經調集過去了,外面也都已經出了訊息,如今朱高煦是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朝鮮國哪怕用兵,對朱高煦而言也不過是一場小意外,對歐洲的征伐,最終還是會進行到底的。
朱瞻基與楊士奇等人又商議了許久,最終才將這件事秘密定下。
商議完成,所有人都在期待。
畢竟用朝鮮國來試探大漢,大明所付出的代價也極小,對大明並沒有多少損失,怎麼能夠讓他們不高興。
要是朱高煦因此惱怒,想要出兵也是對朝鮮出兵,他們還可以居中調停,為大明爭取好處,這可是好事。
真要到了朝鮮頂不住的時候,大明還可以趁機出兵,直接拿下朝鮮國,讓朱高煦白白做嫁衣。
反正不管怎麼發展,都是對大明有利。
且他們好奇大漢的實力究竟如何,已經好奇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終於要揭曉了。
以往他們對朱高煦的大漢國一直束手束腳,就是因為不清楚大明與大漢之間的差距到底多大,使得他們沒有任何把握,只能放任朱高煦的大漢國不斷擴張。
這次只要弄清楚,加上朱高煦遠征歐洲,將是他們徹底解決朱高煦這個隱患的絕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