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
仲淮立即站起來,說:“徐行所犯罪行繁多,有誣罔、妖言、略人略賣人、強盜、殘害幼童等。而被他殘害的幼童多達百餘名。數罪併罰,當處以腰斬、磔刑,族誅。”
任平生掃視眾人:“孤知道爾等當中不少人在聽到徐行的研究成果後,覺得徐行既有如此大才,留他一也無妨的念頭。孤在說之前就料到爾等當中有人會有這樣的反應。”
“畢竟黔首性命在爾等不少人眼中,賤如雜草,別說死百餘個黔首的孩子,就是死上千個又有何妨。不對,也不光是黔首的子女,就是陛下的子女在這些人眼中的亦是賤如雜草。
不然當年匈奴犯邊,這些人也不會力主和親,畢竟送去給匈奴人和親的是卑賤的都不需要知道名字的宮娥。要是匈奴人發現了,非要陛下的親生女兒,那也是陛下的,又不是他們的。”
“像這等自私自利之人,心裡毫無家國天下,關心在意的只有自己的私利。在後世有一偏隅小國,被強兵兵臨城下之際,這群人因懼怕打仗,就蠱惑君王投降,然後當時後宮有一妃子,就給這些人做了首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孤在後世看到這首詩時,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宣和朝以前匈奴犯邊,滿朝諸公除了左相少數人主張抗敵外,多數人連打都不打,就要向匈奴人投降之事。還有匈奴兵臨櫟陽,又是除了左相,大多都要向匈奴人投降之事。”
“這首詩多適合他們。”
任平生輕呼一口氣,語氣放緩的說道:“不好意思,孤扯遠了。這件事一直都堵在孤的心裡,讓孤耿耿於懷,難以釋懷。有人認為事情都已經過去,沒必要再提,但孤認為這件事過不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連這種事都能忘了,日後再有此事發生,豈不是又要任由這等卑劣、懦弱之人肆意妄為?”
“孤不僅要記住這件事,還要將這事寫進教科書裡,要將所有屈膝求和的人釘在恥辱柱上!
一個男人在蠻夷來犯時,竟然與蠻夷一戰的勇氣都沒有,就想著靠女人褲腰帶換一時和平,孤都不知道這些人哪來的臉,尤其是那些還自以為自己提出良策的人,說出來都是髒了孤的嘴。”
“孤設立政思臺、創立齊學,將百家的釋義權收歸朝廷,就是要改掉這等毫無廉恥的觀念,改掉所有糟粕,並以此杜絕這等卑賤懦弱的小人利用自己的地位,曲解利用古之先賢的言論,為自己的懦弱、無用找藉口。”
任平生不管太上皇、姚雲山、南行師等不少官員變得難看的臉色,繼續說:“說回徐行,徐行此人是有大才,但又如何?孤就是要借徐行的腦袋,告訴爾等,告訴天下人,才能不是你們肆無忌憚的通行證、護身符,敢觸犯離律,輕賤離人生命,你就是能拯救天下,孤照殺無誤。”
“還有,孤要藉此事讓世人知道,黔首從不卑賤,他們的身份固然卑微,家裡條件不好,缺衣短食,但他們的生命和所謂的王侯、所謂的皇子皇女,和孤、和陛下的生命一樣珍貴。”
“還有奴隸也一樣,奴隸也是離人,他們的生命同樣珍貴,不應該為任何人輕賤。有人或許不解,認為奴隸生命有何珍貴?原因就是孤剛才說的,奴隸也是離人,是離人,命就珍貴。”
“建元一朝,生命至高無上,朝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障所有離人的生命安全。任何膽敢輕賤離人生命者,孤不管你是誰,有著怎樣的身份背景,有怎樣的才能,孤都要讓你償命。”
“徐行是如此,殺害我離商的蠻夷亦是如此,以西域為例,陛下在知道西夷聯合匈奴屠戮我離商後,給將領下的第一個命令就是要讓他們血債血償,而且是一人命,得百人償。”
“孤對此認為陛下太仁善,區區百個蠻夷焉能償還我離人生命?所以孤下令,凡是下達屠戮離商命令、執行命令者,抓到後,無論是西域的貴族還是王,全都夷族,立京觀,以警示西夷。”
“他們既敢遵循匈奴之令,屠戮我離人,孤就要讓他們知道對我離人下手的下場,孤要讓他們在千百年後想起此事,都為之膽寒!”
任平生頓了頓:“再說回徐行,他和王清是師兄弟,從小一起長大,兩人的境地卻截然相反,這恰恰證明了孤的決策是正確的,證明了改造的必要性。
徐行若是接受了改造,就不會有那麼多幼童因為他想煉丹,而慘死於他手。他本人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