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

第417章 衛鉉的剋星

衛鉉向衛天下達斬殺阿史那土門的命令後,率軍入城。壺關城確實大變模樣了,原本凹凸不平、滿布泥坑的主街被夯實而成的、中間高兩邊低的寬闊大道取代。

和洛陽各條主街一樣,大道被兩條筆直石灰線一分為三,還有很多青石板鋪成的“斑馬線”。如此劃分下來,百姓行人走兩邊,中間專供軍隊、信使、斥候、官員行走。

中間的道路直接佔了一半,這並不是故意弄出來的特權,而是方便調兵遣將、信使官員疾行。要是沒有劃分清楚,導致百姓亂走,有緊急軍情的信使定然和百姓撞成一片。

大道兩旁的排水溝也被疏通清理乾淨,原是汙水橫流的溝壑異常清澈,以往的臭味更是不復存在。

左右兩邊店鋪林立,前來行人、車輛井然有序。衣著華麗的大腹便便商人、輕衫長袖的文人、腰懸刀劍的武士、遍身羅綺的仕女、髮型各異的胡人……都在那一家又一家的店鋪穿梭。

“這也變化太大了。”衛鉉向爾朱英娥說道:“看著繁華又和諧的一幕幕,我差點懷疑自己進入洛陽城了。”

“阿郎,壺關比起洛陽,連地痞流氓都沒有,今天的一切,都是行臺府、都督府、太守府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每個人都是廢寢忘食。”爾朱英娥為大家表功完畢,又道:“在蘇長史安排下,大宗生意和奢侈品都放在集市進行,街邊商鋪只做些零散生意;人們如果有大宗交易,就會入市;如果小有所需,則會在街頭巷尾採買,比如說普通百姓買菜、買米、買布,都能在附近的街頭巷尾實現。”

衛鉉回應道:“我讓蘇綽建立大集市,目的就是把大宗生意和奢侈品移入其中,以便官府統一管理。”

“至於街邊小店、小販,仍然不受影響。要是把小攤、小店盡數移入集市,會給小有需求的百姓帶來巨大的不便,也不利於藏富於民的戰略。”

“目前看來,蘇綽做得非常好。”

“蘇長史確實是個才華橫溢的實幹之士,阿耶和大伯都想讓他去太原任職了,可他不願離開。”爾朱英娥欣然一笑,得意洋洋的說道:“阿郎,大市是根據洛陽三市而建,吃穿住行應有盡有,我們幾個出錢開了一些店邸;既有面向大眾的飯莊、客棧,也有面向富人的奢侈品店。這些,都由女英來管。

“奢侈品店裡的奇珍異寶、螺子黛、華麗刀劍特別受到異族商人青睞。可惜商品太過單一。要不然,我們可以賺更多錢。”

“我給你們造一些。”在大創造方面,衛鉉是不懂的;可他前世看過很多短影片,知道如何製造比較簡單的食鹽、紙張、香皂、肥皂、香水、精油……

之前要麼太過忙碌,要麼征戰,整個人都是繃得緊緊的,根本無暇關注這些“瑣碎”。現在聽到爾朱英娥說起“商品太過單一”,一下子就想了起來。要是一一造出來,那都是賺錢的奢侈品。

“那我們等著。”爾朱英娥笑了笑,忽然想起了一事,說道:“阿郎,你去年底在京城三市重金懸賞,說是隻要有人拿出辣……辣椒種子,每半斤種子以三斤黃金收購,那些南梁大商按圖索驥,果真在南梁西南找到了。”

“衛地在京城收到一斤種子,我們拿來試種,長出很多紅通通的小果實,我吃了一顆果實,辣得我肚子疼了老半天。”

“剩下的呢?”衛鉉聞言大喜。衛鉉喜歡吃辣,想到前世很多論文上說雲/南省在上古時期就有小米椒,還被人們當成藥材,於他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下了懸賞令,沒想到萬能的商人真的找到了。按照爾朱英娥所說,那紅通通的、辣得她肚子疼的小果實應該就是小米椒。

“都曬乾封存嘞。”爾朱英娥說完,好奇的問道:“阿郎重金懸賞,難道只是讓它取代茱萸、辣蓼草?”

衛鉉道:“取代茱萸、辣蓼草只是辣椒的次要價值,關鍵是它能夠充當軍事物資。”

爾朱英娥愣了愣,懷疑道:“不是吧?”

衛鉉問道:“那我問你:你吃那果實之後,除了辣得肚子疼,是不是渾身燥熱、渾身冒汗?是不是精神抖擻?”

“確實如此……”驀然之間,爾朱英娥雙眼一亮,心領神會的興奮道:“冬天行軍,異常寒冷。尤其是潛伏敵境的斥候長期一動不動,有的將士甚至活生生凍死在冰天雪地裡;要是他們吃一顆辣椒、喝一口辣椒湯,就會渾身燥熱、不畏寒冷,效果也遠比酒水還好。”

“正是如此。”

一行人繼續前行,前方竟然出現很多衣不蔽體、骨瘦如柴的人,他們在巡城軍帶領下,正從幹道兩邊走來。

“娘子,可知他們是什麼人?”戰後諸事繁多,行臺府、都督府軍政各級官員都事情忙碌,衛鉉便讓大家各行其事,不必刻意迎接自己,然而壺關城變化太大、變得很陌生,此刻也只能向長期生活在壺關的爾朱英娥詢問了。

“都是從河北前來避難的災民,每天都有人來。”爾朱英娥說道:“杜長史、範司馬、蘇長史、王長史、念司馬他們經過商量,就在城南空曠之處紮下一座大營,豎起很多帳篷,然後把災民安置其中,另派一支郡兵維持秩序。這些人應該是從城東入城的,如今正被巡城軍送往災民營。”

衛鉉沉吟半晌,問道:“糧食夠麼?”

“上黨七郡今年豐收,府庫豐盈。長樂馮氏商隊從南方運來很多糧食,之後換取鐵貨、藥物,而聞喜裴氏的補償的錢糧也已到位,如今不缺糧了。”爾朱英娥道:“我也去過災民營,他們不缺吃的,就是冬衣有所不足,眼下還能捱著;到了臘月和來年正月,營中老弱怕是頂不住。”

“我和行臺府也有書信往來,據說府庫這軍隊囤積了數萬件冬衣、數萬張行軍毯。既然百姓缺衣禦寒,只能先挪部分冬衣、毯子了。”這樣的災民,衛鉉在襄垣郡見過更多,符建、僕蘭繼業、孫仲君等人也是這般安排的。

他對各級官員的執行力很滿意,也很驚喜,現在能多救一個是一個。

與此同時,衛鉉隱隱約約猜出自己收攏九萬多名難民之後,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災民自行前來?

說白了,就是滏口陘以東的相州、滄州、殷州各郡縣甩包袱:河北北部各州戰火連天,南部各州因為支援前方,也變得一貧如洗、貧困潦倒,地方官府養不活流離失所的災民,又怕朝廷問責,乾脆慫恿災民來上黨討生活。

“我就知道阿郎高興還來不及,定會照顧妥帖。”爾朱英娥看向衛鉉:“阿郎,你在太原梗陽、上黨屯留的農莊春秋兩季喜獲豐收,送來的糧食足有六萬三千多石。我見災民可憐,擅自拿出一萬石糧食,以你的名義賑濟每戶災民。”

說到這兒,爾朱英娥遲疑了一下,頗為忐忑道:“阿郎,你、你會不會怪我?”

衛鉉明白她的用心,柔聲道:“娘子賑濟災民,為我立口碑,我高興猶且不及,怎麼捨得怪你呢。”

爾朱英娥見他明白自己的苦心,如釋重負,芳心一片甜蜜。

一旁的爾朱女英忍不住說道:“郎主,馮妙音看到我們賑災,她和馮家奴僕也在災民營施粥。”

衛鉉笑著說道道:“這不很好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