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

第414章 李神的“誠意”

李神聽得眉頭深鎖,久久無法作聲。

一般來說,險關要塞都是面朝前方,背靠內部。比如說函谷關,它就是抵禦東方之敵的一道城牆,內裡並無險可守,要是大敵從西方殺來,就會失去防禦的作用。

臨榆關則是完全不同,它是一座卡在遼西走廊西出口的堅固的軍城,既能防禦東方也能防禦西方。南北窄東西長的關城之內,可供數十萬人生活。

這一點,已經有了明朝山海關關防體系的雛形。

默然半晌,李神抬眸看向衛鉉:“衛都督,臨榆關關前、關後都是靠山面海的狹長地帶,城關之上只需部署一千多人,就能讓關城固若金湯;我們縱然擁有百萬雄兵,也沒有地勢展開大軍,只能在關前狹長地帶用人命去填。臨榆關如今的守軍高達兩萬,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言罷,問道:“但不知衛都督可有破敵之策?”

“除了走海路,似乎沒有其他好辦法了。關鍵要有足夠多的、能夠抵禦海浪的船隻。”衛鉉對臨榆關也很瞭解,它畢竟不是明朝的完善的山海關防禦體系;要是走海路,還是大有可為的。

“衛都督所言極是。”李神笑著說道:“衛都督,我為了拿下橫山城,令瀛州刺史元諶、章武太守元朗收集船隻,打算將一萬大軍送到碣石山,從背後給新昌城、橫山城致命一擊。平州事定,是用不上船隻了,但是可以用在臨榆關。”

朝廷給他的任務是在今年年底收復平州;而今,杜洛周和葛榮都被衛鉉打往營州,李神身上的壓力不復存在,只是有些爛事讓他實在難以啟齒。

衛鉉見他面露難色,欲言又止,心中已經明白了個大概,不過他雖然想要退兵,卻也不會傻乎乎的把後續主動權移交出來。

李神是朝廷任命的討北大都督,今後的戰事自該由他做主,衛鉉若無朝廷特別詔命,雙方的軍權可能還有一番爭奪,只不過李神手握大義名分,即便是相爭的話,衛鉉也爭不過。

他之所以沒有主動開口,就是等著李神開口。李神一旦開口相求,意味著李神欠下巨大的人情,要是主動相讓,什麼都撈不到。

過了好大一會兒工夫,李神吁了口長氣,拱手道:“衛都督,我有個不情之請,懇請衛都督答應。”

衛鉉笑著說道:“大都督,我們都是為國效力,什麼都好談,大都督但請直說。”

“唉!”李神面露苦澀之色,實言道:“衛都督有所不知,麾下將領因為衛都督屢戰屢勝之故,已經膨脹到了極致,甚至想要獨攬斬殺二賊之大功。”

衛鉉斂去笑容,臉色難看的說道:“言下之意,是將上黨軍撇開了?”

李神咬了咬雙唇,還是說道:“衛都督,我也知道強人所難,但確實是如此。唉,若我爭取不到,怕是真要控制不住諸軍了。”

衛鉉冷著臉,默不作聲。

一旁的陳元康插言道:“大都督,杜洛周、葛榮主力盡喪,臨榆關守軍軍心渙散、士氣全無,只要將之攻克,二賊必死無疑。我軍已經打到這步田地,也不差最後一步。現如今,您竟然讓我們將即將到手的天大功勞拱手相讓,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李神就知道衛鉉不會答應,而且陳元康的話讓人難以反駁,他雖然能夠用討北大都督身份強逼衛鉉離開,但是這也表示兩人徹底交惡,此非他之所願。

默思片刻後,李神說出了自己的條件:“若衛都督答應,我李氏願將三十萬石精糧、五千兩白銀、萬斤黃銅、三萬匹白縑送往上黨壺關。”

杜弼搖頭道:“大都督與我家主公交好,可這要求已經涉及我們上黨最核心的利益了;要是為了區區錢糧就此罷手,您讓我家主公如何向數萬將士交待?”

“此前基礎上,翻上一倍。如何?”

名門世家向來喜歡屯田、屯錢糧,平時摳摳搜搜的,可是在事關傳承與大權面前,他們認為“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便是拿出全部金錢也是毫不吝惜。李神和身後的趙郡李氏異常在意杜洛周、葛榮的人頭,要是能夠殺死或者生擒二賊,李氏就能發動人際關際,將李神推上中樞某個實權部門之首。到了那個時候,今天失去的錢糧,很快就能倍加討要還要回來。

陳元康、杜弼都不說話了。李神承諾的六十萬石精糧、萬兩白銀、兩萬斤黃銅、六萬匹白縑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既定數目。

衛鉉終於開口了:“大都督,這不是錢糧的問題。而是我和與大都督不是外人。既然大都督這麼有‘誠意’,便將此功讓與大都督好了。”

李神大喜,連忙起身拱手道:“多謝衛都督,此番人情,李某謹記在心,一應物資會在年底送達壺關。”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