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第一機部。
周部長坐在寬大的紅木辦公桌後,桌上堆滿了檔案,筆筒裡插著幾支鋼筆。
他戴著老花鏡,眉頭緊鎖,正在審閱一份份來自各個部門的報告。
冬日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戶,斜斜地照在他的辦公桌上,為這嚴肅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暖意。
他每天要處理的事務堆積如山。
他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也習慣了檔案裡那些或振奮人心、或令人憂慮的數字和計劃。
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份報告上時,原本平靜如水的表情,忽然凝固了。
那是一份由研究所提交的《關於啟動第四代戰鬥機預研專案的請示報告》。
報告的抬頭赫然寫著:總設計師,白楊。
周部長摘下老花鏡,用力揉了揉有些疲憊的眼睛,然後重新戴上,將報告又仔細看了一遍。
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彷彿帶著千鈞之力,在他的心頭激盪。
第四代戰鬥機!
這個名詞,此刻在他耳邊嗡嗡作響,比任何一場激烈的爭論,任何一次重要的會議,都要來得震撼。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國家航空工業將實現一次質的飛躍,意味著我們將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強大的發言權。
他拿起報告,翻到後面,看到白楊的簽名,以及下面那一行行清晰的論證和資料。
這些資料,雖然是簡要概述,但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技術自信,卻讓周部長心頭猛地一跳。
“這小子……”周部長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有震驚,有疑惑,但更多的,卻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期待和信任。
他拿起桌上的紅色電話機,撥通了一個內線號碼。
“小李,給我接白楊同志的電話。”周部長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電話很快接通了。
“喂,我是白楊。”電話那頭傳來白楊沉穩的聲音,帶著一絲實驗室特有的清冷。
“白楊啊。”周部長開門見山,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我剛剛看到了你們研究所提交的這份關於第四代戰鬥機專案的報告。你……你是認真的嗎?”
白楊的聲音依舊平靜:“周部長,報告上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嚴謹論證的。我們已經具備了啟動這個專案的技術基礎,並且有信心在預期時間內取得突破。”
周部長聽著白楊的回答,身體微微向後靠,靠在寬大的椅背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白楊這些年來的種種“壯舉”——從最初的材料突破,到後來的發動機專案,再到各種精密儀器的研發……
每一次,白楊提交的報告,都像是帶著某種魔力,能夠將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一步步變為現實。
這種信任,是多年來白楊用一次次成功建立起來的。
它已經不僅僅是基於對一個年輕科學家的欣賞,更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判斷:只要是白楊提出的,只要他打了報告,那就意味著,這個技術難關,就有可能被突破。
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印象。
“好!好啊!”周部長猛地睜開眼睛,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你能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他知道,白楊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既然他敢提交這份報告,那就說明,他真的有把握。
“白楊啊,這個專案的重要性,你比我更清楚。”周部長語氣變得鄭重起來,“這是關係到國家未來國防實力的百年大計!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要,儘管提!部裡會全力支援你們,協調一切資源!”
白楊聽著周部長充滿力量的承諾,心中也湧起一股暖流。
“謝謝周部長關心。”白楊的聲音帶著一絲真誠,“目前技術團隊已經組建完成,各項資料正在進行初步匯總。暫時還沒有特別需要部裡直接協調的地方。但後續如果在資金、人材引進或者關鍵裝置採購方面有需求,我會第一時間向您彙報。”
“行,你心裡有數就好。”周部長滿意地笑了,臉上的皺紋也舒展了不少,“我就知道你小子辦事牢靠!那這份報告,我立刻批示下去,特事特辦,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將專案正式立項!”
“好的,周部長。”
“嗯,就這樣吧,你先忙。”
結束通話電話,周部長臉上的笑容更盛。
他拿起桌上的鋼筆,在《關於啟動第四代戰鬥機預研專案的請示報告》上,龍飛鳳舞地寫下了“同意,立即立項,全力支援”幾個大字,並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他按下辦公桌上的呼叫按鈕。
“進來!”
辦公室的門應聲而開,周部長的秘書小王快步走了進來。
小王是個三十出頭的小夥子,戴著一副金絲眼鏡,平時總是文質彬彬,辦事利索。
“部長,您找我?”小王恭敬地問道。
周部長將批示好的報告遞給小王,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興奮:“小王啊,這份報告,你立刻親自送去辦公室,交給主任,讓他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遞交到上面去!記住,特事特辦!”
小王接過報告,掃了一眼報告的標題和周部長的批示,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清楚地記得,上一次周部長這樣“特事特辦”,親自吩咐他將報告以最快速度送交上級,還是白楊所長提交的關於新材料研究的報告。
他低頭一看,報告上“總設計師:白楊”幾個字赫然在列。
小王心裡頓時瞭然。
“是,部長!我這就去辦!”小王臉上也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
與此同時,研究所內,關於第四代戰鬥機專案的訊息,像一陣風一樣,在各個研究室和實驗室之間悄然傳開。
儘管白楊所長在會議上強調了保密性,但這種足以震動整個研究所的訊息,又豈是那麼容易完全封鎖的?
尤其是在場的都是各自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們對專案的敏感度遠超常人。
會議結束後,那些專家們回到各自的研究室,雖然沒有直接洩露會議內容,但他們臉上的激動、眼神裡的光芒,以及突然變得緊迫的工作節奏,都無聲地傳遞著某種不同尋常的資訊。
更何況,研究所內還有三位特殊的“客人”。
金屬材料和冶金領域的泰山北斗,王德忠院士。
疲勞與斷裂力學專家,李振國院士。
高溫合金專家,孫建華院士。
這三位老院士,都是國內航空工業界的元老級人物,德高望重。
他們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所內進行學術交流和指導,可以說,是研究所裡除白楊之外,最瞭解各項技術進展的人。
這陣子,他們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與年輕的科研人員們探討技術難題,指導實驗方向。
李振國院士剛從一個實驗室出來,手裡拿著一份資料包告,正準備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仔細研究。
他經過走廊時,聽到幾個年輕的工程師在低聲議論。
“聽說了嗎?所長他……他要啟動四代機專案了!”一個年輕工程師壓低了聲音,但語氣中難掩激動。
“什麼?四代機?這……這怎麼可能?”另一個工程師顯然不相信,聲音帶著幾分震驚。
“千真萬確!我聽王教授手下的學生說的,王教授今天開完會回來,整個人都興奮得不行,說所長這次又搞了個大動作!”
李振國院士腳步猛地一頓,手中的報告差點掉在地上。
他耳朵嗡嗡作響,四代機?
這個詞彙,像一道閃電劃過他平靜的內心。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他顧不得手中的報告,也顧不得細問,轉身就朝著王德忠院士的辦公室走去。
幾乎是同一時間,王德忠院士的辦公室裡,氣氛也有些不同尋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