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蕭每日督訓部隊,親自巡視各種軍器的製造。
目前徐州是最富庶的地區,本地的鐵礦結合改進之後的鍊鐵技術和灌鋼法,暫時足夠配備十二人萬規模的軍備,這是非常喜人的成果。
不過,長弓所需的紫杉木遲早會用完,畢竟長弓也會損毀。
長弓的製作相對簡單,但材料稀缺。
而武君弓的材料複雜,但如今天策府有能力湊齊,只是製作工序比長弓更加繁瑣。
算算時間,從天策軍一鳴驚人到現在,接近一年的時間,西秦那邊應該會有一些仿製的長弓,哪怕威力略遜於天策軍的長弓,也足以威脅天策軍,這是必須考慮的情況……
為此,梁蕭特地命人趕製一些盾車和更多的大盾。
這是“笨辦法”,但不需要穿戴就能使用的盾牌永遠是防備弓箭的絕佳輔助,畢竟不是每個將士都能穿戴重甲。
尤其是攻城部隊,必須藉助移動的掩體,才有望接近城下。
當代的徐州軍民有感於梁蕭的恩德,生產積極性和生產效率都足以冠絕當世,因此軍器製作和建築的效率空前絕後。
梁蕭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沒有新的技術誕生,今後的幾代人都未必有當代軍民這種效率和執行力。
必須趁熱打鐵,一統天下!
梁蕭正在兵工廠巡視板甲製造的下午,親兵從外面趕來彙報。
“主公,東野的史官世家已經抵京!”
梁蕭立即趕回天策府。
這支東野氏,據說祖上可以追溯到“東野敗駕”的主角,春秋時期為魯莊公駕車的東野稷。
武朝開國之後,東野氏便主要負責修訂史冊。
但隨著門閥日漸猖獗,以秉筆直書為信念的東野氏不受待見,逐漸被四大門閥排擠,最終連本朝專門負責修訂史冊的“太史令”一職都被端木家奪走。
東野氏一直在京城生活,也是當代歷史的見證者。
他們不像四大門閥那樣大權在手,但史官世家的屬性,以及秉筆直書的美名,讓他們具備極高的統戰價值。
能夠秉筆直書的史官,是梁蕭必須爭取的證人之一,某種意義上甚至比雲家和巴蜀的支援更重要。
自春秋以來,無數史官秉筆直書,比如,齊之太史,晉之董狐,成為後世美談,也為後世史官樹立榜樣。
直到端木家壟斷太史令開始,篡改史冊成風,而武朝的子民卻因為東野氏的太史令長期形成的民間印象,而對端木家的史冊深信不疑。
現在,是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天策府內,已近耄耋之年的東野氏族長,東野清正,正在閉目養神,身邊的子孫們神情嚴峻,個別成員則是一臉糾結。
他們一直在京城,親歷這些年以來所發生的事件。
那位武君是深得民心,但也成了“權臣”,甚至敢逼死當朝三公,並強硬下令遷都,放棄了建康這個百年國都。
如今,他竟然有心起用東野氏作為太史令……
東野氏該如何面對這位權臣,將決定全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