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特派員,其實吧,剛才我們都是亂說的,就是跟劉工程師開個玩笑。”
鍾乃榮訕訕地說道。
“對對,我們就是開個玩笑。這樣一座山,能採個50噸都不容易了。”
“我包的那座山比這個還大,只採了30噸就採不出了。”
“我才2……,呃,我亂說的,我自己打嘴巴。”
最後那位二子哥話說到一半,就看到高凡向他投來一束凌厲的目光,嚇得趕緊改口。
賣慘也要講基本法啊,說得太慘,就是把特派員當成傻子了。
高凡等到眾人都不吭聲了,這才向劉炎林說了一句“劉工你繼續吧”,然後便退後一步,重新與裴恆學站到一起去了。
劉炎林愣了一小會,大致就是從待機狀態恢復過來的意思,然後抖擻精神,向眾人說道:
“這樣一座礦,按照池浸法工藝的理論上限,是可以採集到120噸以上的稀土氧化物的,但在實踐中,由於採礦、浸礦、沉澱各個環節的損耗,礦渣覆蓋礦體帶來的損失,還有經濟性因素導致的低品位礦土的廢棄影響,實際能夠開採出來的礦產按氧化物重量計算,也就是60噸至70噸的樣子,大家同意吧?”
這一回,大家不便再隱瞞了,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我們的新工藝,能夠解決池浸法工藝存在的各種問題。在使用新型浸出劑的情況下,還可以把傳統浸出劑無法浸出的稀土元素也提取出來。經過我們一個月的試生產,我們估計,這樣一座礦山,我們能夠穩定開採10年以上,前五年每年產出稀土氧化物不少於20噸,後五年平均每年在10至15噸之間。”
“什麼,一年20噸!還連續五年?”
“後五年每年還能採出15噸?”
“這加起來,不就……最起碼有150噸了?”
礦主們都震驚了。
我的乖乖,如果真能採到150噸,就算承包費漲到60萬,自己起碼也有100萬以上的利潤啊。從30萬到100萬,足足多了70萬的利潤,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啊!
“劉工程師,你們這個技術,好學嗎?”
有人忍不住就大聲發問了,那意思,恨不得今天就向劉炎林拜師學藝,明天就能把那100萬給賺到手了。
“我覺得,這技術也不難吧?”另外一個人裝出一副高冷的樣子說道,“剛才劉工程師不是說了嗎,就是拿鹽水澆到山上,然後在山下挖條溝,接山上流下來的水,這些水就是稀土母液了。”
“對對,好像是蠻容易的。”
“這個還是要請人家專家來教一下吧,畢竟也是人家發明出來的辦法嘛。”
“對對,就算一眼就看會了,起碼也要請專家抽包煙嘛。”
然後,剛才那個清朗的聲音又響起來了:
“剛才是誰說看一眼就會的?你現在可以走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