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還是你有辦法啊。”
晚上,在下榻的固南縣招待所的小餐廳裡,裴恆學向高凡舉了舉手上的小酒杯,感慨地說道。
邊上,劉炎林和另外一位名叫林愛巧的澤研所工程師也都連連點頭,同樣端起小酒杯向高凡致意。
高凡舉杯和眾人分別碰了一下,喝下杯中酒,然後笑道:
“讓大家見笑了。你們幾位都是我的老師,你們是搞科學的,講究務實嚴謹。我這幾年搞企業,荒廢了學業,光練出了一套耍嘴皮子的本事。”
裴恆學道:“小高太謙虛了。你這可不是耍嘴皮子,你這是點石成金啊。老實說,你原來說我們的技術服務費可以收到一個礦3000元,我們是不敢相信的。
“結果,現在一個礦收到1萬多,這些礦主還乖乖地掏錢,不敢有半句怨言,這份本事,就是我們澤研所誰都比不上的。”
白天,在高凡兩次彈壓之後,前往尤塘去學習新工藝的礦主們就再也不敢呲牙了,而是老老實實地聽完了劉炎林和林愛巧的講解,觀看了操作過程。隨後,有五位礦主與澤研所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請澤研所去為他們進行原地浸出法的工藝改造。
採用原地浸出法工藝,需要在礦山上開鑿一批註液井,用於注入浸出液。然後要在山下開鑿導流孔和集液溝、集液池等。注液井和導遊孔的選位很有講究,要結合礦體的分佈情況以及礦體底板的狀況,以免出現滲漏或者再吸附等現象。
此外,地下水等因素也是需要考慮的,既不能讓稀土母液流到地下水體去,又不能讓地下水流到集液溝裡去,如何形成水位的平衡,涉及到的計算甚至連高凡都弄不明白。
考慮到這項技術的難度,以及採用技術之後能夠產生的收益,高凡直接讓澤研所把技術轉讓費提高到了一噸產出100元的標準。一座礦山如果最終能夠生產出100噸氧化物,則需要向澤研所交納1萬元的服務費。
為了避免日後催賬的麻煩,高凡的方案是預收制,由澤研所的工程師事先評估礦山的產出,按照預計產出一次性把服務費收齊,日後再多退少補。
當然,大家都知道,多退是沒問題的,但少補就呵呵了。
礦山最終的出產如果達不到收費時預估的數量,礦主們是有可能來找澤研所退錢的。但如果出產超出預估數量了,礦主們絕對會裝傻充愣,相信澤研所也不會為了幾百塊錢去和他們死纏濫打的。
澤研所開出來的技術服務費標準,讓所有的礦主都覺得意外。以往,澤研所的收費標準是一個工程師一天30元,兩個人去幹上五天,也就是300元。而現在,一座礦的收費就得1萬元以上,如果是大一點的礦,收到2萬、3萬也有可能,這簡直就是漫天要價了。
此外,預收費的制度也同樣不合理。我這邊礦還沒采,一分錢進項都沒有,你就先把未來十年的錢都收走了,這不是訛人嗎?
面對眾礦主們的質疑,高凡讓劉炎林和林愛巧只回答一句話:愛乾乾,不幹滾。
沒錯,高凡的原話就是如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