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南縣城郊,尤塘鄉的一處山腳下。
一群人均佩戴三個金戒指的稀土礦主排成一排,站在一條水溝邊,一邊觀察著從水溝壁上滲出來的水滴,一邊聽對面一位戴眼鏡的漢子介紹著什麼叫原地浸出工藝。
“原地浸出,也稱溶浸採礦,早在我國的西漢時期就已經發明出來,簡單說就是把化學溶液注入天然礦體,將礦體中的有用元素浸出,再透過回收裝置回收起來。
“大家都是做過稀土開採的,過去用的方法是池浸法,需要把礦土從山上挖出來,運到山下來浸礦。而我們澤研所新開發的原地浸出法,是直接把鹽水噴到山頭上,鹽水和稀土反應之後,形成稀土母液,直接流到山下來。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條溝,就是母液回收溝。這些流到溝裡的水,都是稀土母液,它們會自動流到前面的母液池裡去。”
眼鏡漢子手舞足蹈,唾沫橫飛,頗有些傳銷教師附體的模樣。
“劉工今天的狀態很好啊。”
不遠處的太陽地裡,高凡與裴恆學並排站著。高凡極不雅觀地把手籠在袖子裡,笑呵呵地說道。
裴恆學笑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啊。昨天簽下河坑鄉那個合同以後,老劉起碼問了我20次,問所裡答應的提成算不算數。我說肯定算數,老劉樂得鼻涕花都冒出來了。”
“那是昨天在外面講課凍的吧。”高凡不厚道地評論道。
那位眼鏡漢子,是澤研所稀土室的副主任,名叫劉炎林。尤塘鄉的這個示範礦,就是他帶著稀土室的幾個人建起來的。
滄化科貿與澤研所簽訂了合作協議之後,立即把承諾的100萬元投資撥付到位了。已經掛上了“澤研公司”牌子的原稀土室派出劉炎林一行來到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固南縣,直接拍出30萬元拿下了一座山頭10年的開採權,然後便開始進行原地浸出法工藝的工業試驗。
原地浸出法在採礦行業裡並不算是什麼新技術,但應用在稀土開發上還是首創。用原地浸出法開採中國南方的離子吸附型稀土,遠比開採其他礦種更為容易。
澤研所的工程師們研究這個問題已經有好幾年了,只是差一個實踐的機會。現在直接拿下了一座山,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把示範礦建成了,試採的效果非常好。
澤研所要建一個礦,當然不是看到出礦就可以的,而是要做各種各樣的評估。經過一番複雜的取樣、分析、計算,澤研所最終得出結論,採用原地浸出法,稀土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達到50%以上,尚未被浸出的那些稀土元素依然留在山上,理論上說還有進行二次開發的可能性。
在這個過程中,工程師們還嘗試著使用了新的浸出溶液,其中滲入了高凡免費提供的抗壞血酸,也就是維生素C,結果發現一些原來無法浸出的膠體相、晶格相的稀土元素也被置換出來了,這無疑又提高了回收率的理論上限。
按照最初的計劃,工業試驗取得成功後,下一步就要開始技術推廣了。澤研所集思廣益,吭哧吭哧地編制了一個推廣計劃,結果被從滄塘趕過來的高凡全盤推翻了。
澤研所的計劃,是照著過去的工作模式,先與地方政府聯絡,由地方政府給礦主發通知,然後澤研所再派人去礦山傳授技術,指導開發。
高凡提出了一個更為簡單粗暴的方法,歸納起來就是三個字:用錢砸。
首先,不用地方政府去發什麼勞什子通知,而是僱一些推銷員,如中學生,或者機關幹部之類,讓他們去聯絡礦主,說好只要拉一個礦主到尤塘來,就給50元的介紹費。再如果這個礦主未來能夠和澤研所簽訂科技服務協議,則給介紹人1000元的業務提成。
乍聽到1000元這個數目,澤研所的眾人都驚呆了,旋即齊齊擺手,說提成太高了,財務手續也不一定能透過。實際上的想法就是覺得心疼,介紹個業務,給個三十五十的不就夠了,哪有一下就給1000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