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鍾建鋼道,他看了看兩個下屬,問道,“你們聽懂裴所長的意思了嗎?”
尚衛民和於志平雙雙搖頭,都表示不明白裴恆學是在抽什麼瘋,或者有什麼陰謀。
裴恆學道:“不瞞各位,尤塘的這個示範礦,我們已經做過認真的評估。這個礦保守估計,能夠開採10年,總共生產出不少於150噸稀土氧化物,按現在的價格計算,能夠獲得350萬的產值。
“按照我們的生產工藝,這10年的生產成本,不會超過200萬。我們按照60萬來上繳承包費,最終還有不少於90萬的利潤。”
“居然有這麼多!”
固南縣的三名官員都震驚了。
採礦能夠賺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們這些機關幹部不能直接去承包礦山,但或多或少也會託個親戚的名義,在某個礦山裡參上一股,拿點分紅。
當初裴恆學找上門來,說澤研所想包個山頭做新工藝的工業試驗,鍾建鋼便答應了,給尤塘鄉的鄉幹部寫了個條子。他當時還交代過,說承包費要按照統一標準,既不要給澤研所什麼特殊照顧,也別獅子大開口。
在鍾建鋼想來,澤研所或許是打著做工業試驗的旗號,搞個三產撈點外快,以便給所裡的職工謀點福利。一個小山頭,按照固南這邊開礦的經驗,開採五六年時間,能夠賺個三四十萬,平均每五六萬元,對於澤研所這樣一個四五百名職工的單位來說,只能算是聊作貼補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澤研所還真的開發出了一個新工藝,居然聲稱能夠在一個小山頭上賺到150萬的毛利。如果按照原來說好的承包費計算,澤研所的純利潤就是120萬,這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當然,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澤研所居然會覺得賺錢太多,有些燙手,以至於主動要求把承包費提高到60萬。
“原來是這樣……”
尚衛民也聽懂了,他在心裡稍稍琢磨了一下,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照裴所長的說法,那些採用了你們新工藝的礦,利潤也能達到這麼高?”
“正是如此。”裴恆學道。
“那麼……”
尚衛民把頭轉向鍾建鋼,他似乎是悟出了一點什麼,但要等鍾建鋼先說話。
“如果是這樣,那麼縣裡原來規定的承包費標準就得進行修改了。”鍾建鋼沉聲說道。
“修改,怎麼改?”於志平反應有點慢,直到現在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尚衛民道:“老於,你沒聽裴所長說嗎,他們包的礦,原來是照著30萬的承包費包的。但採用了他們的新工藝之後,他們的毛利能夠達到150萬以上,這個時候如果還照著30萬來收承包費,就不合理了。
“開發礦產資源這件事,縣裡一貫的精神就是要保證國家、集體和個人三方的利益。原來開一座礦,能有60萬的毛利,國家拿走30萬的承包費,礦主個人獲得30萬的利潤,這是合理的。
“現在毛利變成150萬了,如果承包費還是30萬,個人就能夠拿到120萬,國家和集體的收益是不是太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