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城頭的守軍,看著城外黑壓壓的燕軍士卒,緊張的雙腿都在顫抖。
守將童俊站在箭樓之上,望著遠處朱棣的帥旗。
沉默良久,權衡利弊後,終於還是嘆了口氣,下令開啟城門。
沉重的城門緩緩開啟,
守軍們放下武器,
整建制地出城列陣,向燕王朱棣投降。
六月初八,燕軍前鋒抵達龍潭,這裡距離南京城只有三十里。
燕王朱棣勒馬立於高處,目光望向遠方的紫金山。
那裡埋葬著他的父親,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還埋葬著他的母親,大明賢后馬秀英。
站在朱棣身後的,是他最為依仗的將領之一,同時也是自己的兒子的朱高煦。
南京城,是朱棣從小長大的地方,宮牆裡的每一塊磚石,街道上的每一處拐角,都刻著他年少時的記憶。
可如今,他卻以另一種身份,踏上了這片藏著深刻記憶的故土。
訊息傳到皇宮時,建文帝朱允炆正在批閱奏摺。
聽到內侍慌張的通報,他手裡的硃筆“啪嗒”一聲掉在龍案上。
朱允炆有些失魂落魄的地站起身,然後對內侍說道:“快,召集大臣前來議事!”
很快,建文帝最倚重的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以及其他幾位大臣,就來到了奉天殿中。
翰林院編修程濟最先說道:“陛下,當務之急是暫避鋒芒。浙江、湖南等地尚有忠於朝廷的駐軍,可先往那裡避難,待站穩腳跟後,再號召天下兵馬圍剿反賊!”
方孝孺卻立刻站出來反駁道:“不可!京城乃國本之所在,城牆堅固,糧草充足,陛下應當堅守待援。
同時,我等可派人向朱棣假裝‘割地求和’,拖延時間,如今各地援兵正在趕來,只要撐過這段時間,燕賊必敗!”
朱允炆覺得方孝孺這個建議非常好,於是下令就這麼辦。
但朱棣是什麼人,豈會被這種雕蟲小技所矇騙?
六月十三日,
燕軍在金川門外架起攻城器械。
朱棣來到陣前,拔劍前指:“攻城!”
然而,就在燕軍發起衝鋒的瞬間,金川門突然開啟了。
谷王朱橞和曹國公李景隆,從城門中走出來,身後跟著一群放下武器的守軍。
朱棣先是一愣,隨即對著李景隆點了點頭,向身後揮手道:
“傳令,兵分三路:一路控制各衙署,抓捕方孝孺等逆臣。
一路接管六部,封存文書檔案。
最後一路,隨我直撲皇宮,務必找到朱允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皇宮內,朱允炆還在焦急地等待使者那邊的訊息。
突然間,他聽到宮外傳來了陣陣喊殺聲。
緊接著,內侍連滾帶爬地衝進來:“陛下,不好了!金川門失守,燕軍進城了!”
朱允炆雙腿一軟,險些癱倒在地。
他扶著龍椅,臉色慘白如紙,嘴唇哆嗦著:“完了,一切都完了……”
說著,他猛地抽出牆上的寶劍,就要往脖子上抹去。
“陛下不可!”程濟眼疾手快,一把奪下寶劍,苦勸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逃出皇宮,日後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陛下,老奴想起一事!”這時,少監王鉞突然跪倒在地,聲音顫抖著說道:“高皇帝駕崩時,曾留下一個鐵箱,囑咐說‘遇大難,啟之’。
那箱子現在就在奉先殿左側的密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