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觀通曆史,開局老朱來上香

第38章 諸葛亮論明朝藩王

可到了明朝中後期,藩王們在各自的封地開枝散葉,宗室人口急劇膨脹。

這些宗室成員,個個都享受著優厚的待遇,他們無需勞作,無需納稅,生活所需全由朝廷供給。

親王每年的歲祿高達萬石,就連最低等的奉國中尉,每年也能領取兩百石祿米。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大量的莊田,以及各種賞賜。

如此龐大的開支,使得明朝的財政入不敷出。”

“竟有這般嚴重!”岳飛瞪大了眼睛,滿臉震驚,“那朝廷就沒有想過辦法解決嗎?”

“當然想過。”諸葛亮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朝廷也曾試圖削減宗室的祿米,限制他們的特權,可每次都遭到宗室的強烈反對,最終不了了之。

到了嘉靖時期,宗祿困境幾乎成為全國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一些地方的財政收入,甚至都無法滿足宗室的祿米需求,地方官員只能向朝廷請求支援。

可朝廷自身也已是捉襟見肘,根本無力解決。”

“如此下去,明朝豈有不亡之理!”岳飛頗為憤慨的說道。

“是啊,這還只是財政方面的問題。”諸葛亮搖搖頭,繼續說道:

“這些宗室成員,仗著自己的身份,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他們魚肉百姓,搶奪良田,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對朝廷的不滿情緒也日益高漲。

而且,宗室內部為了爭奪爵位、財產,也是紛爭不斷,甚至出現了手足相殘的悲劇。

這一切,都極大地削弱了明朝的統治根基。”

岳飛沉默了許久,心中感慨。

片刻後,他抬起頭,問道:“孔明先生,依您之見,這明朝還有救嗎?”

諸葛亮可是三國時期公認的政治和戰略大家,所以岳飛很想聽聽,諸葛亮有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

“某有三策,”諸葛亮豎起三根手指,說道:“

一、先從新封藩王下手,新規矩只約束後代,不溯及已封者,減少阻力。

允許宗室子弟參加科舉,但需與平民同場競技,考中者方能出仕,且不得在本藩任職。

將宗祿折半,另一半折算成商鋪、作坊的股份,讓他們學著經商自立。

若日後因經營不善,自己家道中落,那也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怪不得皇上。

二、收兵權!

將邊塞藩王的護衛軍收歸朝廷,改設邊鎮總兵,由兵部直接調遣。

但藩王若願意率家臣出海開墾島嶼或者新的疆土,朝廷可以給予五年宗祿,借調部分精銳,之後就自給自足。

三、讓親王嫡長子襲爵,其餘諸子降爵襲封,幾代之後自然稀釋。

親王最多留田千頃,餘者由朝廷按價贖回,分給無地農戶。

宗室犯法與民同罪,地方官若包庇,連坐罷官!

必須要從根上掐斷宗室的特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