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觀通曆史,開局老朱來上香

第38章 諸葛亮論明朝藩王

朱棣跟朱元璋說話的同時,

另一輛馬車中,

岳飛忍不住向蘇秩問道:“洪武帝這個兒子,歷史上是真的篡位成功了嗎?”

他還沒看過明史,所以對朱棣不太瞭解。

“成功了!而且是華夏曆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蘇秩應道。

諸葛亮則補充道:“朱元璋原本傳位於皇太孫朱允炆,但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從朱允炆手中奪取了皇位。”

岳飛皺了皺眉頭,說道:“這豈不是違背了朱元璋的遺願?那朱元璋為何還要幫助朱棣?”

諸葛亮正好看完明朝歷史,於是便仔細為岳飛解釋起來:“朱元璋分封藩王,本意是讓自己的兒子拱衛皇室,卻沒想到反而成為了禍亂之源。”

稍作停頓,他繼續說道:“朱允炆繼承皇位後,因為害怕他的那些叔叔造反,於是就開始著手削藩。

其實,朱允炆的擔心是正確的,無論是周還是漢,都被這些藩王害得苦不堪言。

只是,他的削藩缺乏策略,又過於激烈,朱棣為了自保,於是發動了靖難之役。”

“朱元璋當年的想法是:把一些有能力的兒子分封到邊疆重鎮,賦予他們節制地方武將、統領護衛軍的權力,讓他們成為抵禦北方蒙古殘餘勢力侵擾的屏障。

例如眼下這位燕王朱棣,他能征善戰,在北平經營多年,麾下的護衛軍數量眾多,戰鬥力也頗為強悍。

還有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也是個手握重兵的藩王。

只不過他被朱棣坑了,麾下將士都便宜了朱棣了。”

“所以,有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在外,朱允炆這個新君、後輩,又豈能真的安心?”

“原來如此。”岳飛恍然,總算知道了“靖難之役”的緣由,“搞了半天,是老朱自己埋下的禍根啊!”

“可不是嘛……”這時候,蘇秩開口了:“老朱自己把親情看的很重,就想當然認為他的兒孫也跟他一樣,永遠不會背叛親人。

殊不知,為了權利為了利益,兄弟鬩牆甚至是弒兄迫父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

“阿嚏!!!”某個時空裡,剛剛躲過追兵追殺的李世民,毫無徵兆的打了個噴嚏。

他很疑惑,追兵為何不進道觀搜查。

但再走到道觀門口時,卻看到剛才被自己碰破的蜘蛛網,竟然重新結好了,就像多年未曾動過的一樣。

李世民頓時大為驚奇,忍不住連呼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

蘇秩說的這句話,諸葛亮感覺他似乎在影射誰,但並不清楚到底是誰。

想不通,諸葛亮就乾脆不去想了,然後繼續接著他剛才的話題說道,“藩王的存在對地方行政也產生了極大的干擾。

雖說朱元璋規定藩王不得干預地方行政、司法。

可實際上,藩王們憑藉著皇室宗親的身份,肆意妄為,違法亂紀。

甚至有的藩王私自徵稅,搶奪百姓田產,嚴重擾亂了地方的經濟秩序。

而地方官員卻礙於他們的身份,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更嚴重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室宗親的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給明朝的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朱元璋剛剛分封藩王時,那時候的宗室人數還不算太多,朝廷的財政還能勉強負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