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辟大明,從南洋建國開始

第60章 鏜床,精密鏜孔!要學的不僅是經驗還有理論!

“公子,這就是西洋人教我們建造的鍊鐵高爐,已經開始使用,效果確實比我們用的鍊鐵高爐要好許多……”

兵造所的鐘石正在給鄭明介紹由西洋人主導新建造的鍊鐵高爐。

這種鍊鐵高爐,比兵造所用的鍊鐵高爐煉出來的鐵質量更高,而且還不只是一點,而是提升了許多。

十來個西洋人受了鄭家厚待,拿了許多金子,他們是真把自己的技術拿出來的。

對此鄭明很滿意,“做的很不錯,再給那些西洋人一些金子。”

鍾石笑著說:“他們會很高興的。在他們看來,這是公平交易,我們出高價,他們出技術。

就是吧,這些人一個個都有些見錢眼開。”

鄭明呵呵一笑,“不見錢眼開,我們怎麼能得到他們的技術呢。

對了,你們把方法記錄下來了吧?”

鍾石點頭,“已經詳細記錄下來了,而且我們自己正在嘗試建造這種新的鍊鐵高爐,在他們離開前就能完成並檢驗。”

鄭明提醒道:“西洋人現在這方面的技術領先我們得虛心學習,以後再超越他們。

對了,他們的這些經驗知識,是不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了,開始成體系了?”

西方國家這個時期強就強在理論知識越來越強,而華夏多是經驗知識,沒有形成有效科學的理論。

“理論?”鍾石有些懵。

鄭明看著他,有點失望,解釋道:“就是他們做這些的實際依據是什麼,比如這新的高爐,為什麼能讓煉出來的鐵質量更高,其中有哪些因素在影響,又是如何進行干預的……”

鍾石聽的半懂半不懂,想起來,之前那些西洋人的確說了一些奇怪的東西,當時沒有重視,覺得知道了方法,有了經驗造出來就好了。

“這……好像是他們的確說過一些聽不太懂的東西。”鍾石尷尬道。

鄭明有些生氣,命令道:“之後再去問清楚,好好記錄下來,然後組織人仔細推敲其中的道理。

學會了理論的東西,以後便能舉一反三,不用每次都去嘗試積累經驗,一直找不到規矩所在……”

鍾石額頭冒汗,表示一定照做。

看完新的高爐後,鍾石帶著鄭明去看鑄造炮管的地方。

炮管鑄造上,目前中西方採用方法大致相同,基本都是整體鑄造。

但具體的就有不少差異了。

比如在模具上,明朝時採用泥範,或者失蠟法。而西方國家是泥範,或者沙型模具,同時透過精細透過精確的模具設計實現炮管外形(包括炮膛、藥室、炮耳、裝飾件)的整體成型。

這是在模具上的差異。

現在鄭家獲得了沙型模具設計方法,同時給有精確的設計思路。

炮管透過模具鑄造出來後,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清理炮管中的內壁是重中之重。

因為這會影響炮管的質量,是否容易炸膛,以及威力,射程等等。

明朝時的做法是採用手工的鏜孔方法來打磨炮管內壁,這種方法費時費力,還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行。

“公子,這是鏜床。此物簡直是鑄造炮管的利器,用它將炮管毛坯水平固定好,再用上面的大型鏜杆(裝硬質鏜刀)勻速旋轉,貫穿炮膛,同時炮管或鏜杆緩慢進給,切削出光滑、筆直、口徑均勻的內膛……”

鍾石說的時候都比較激動,因為有了西洋人這種鏜床,以後兵造所鑄造的炮管會更快,更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