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辟大明,從南洋建國開始

第60章 鏜床,精密鏜孔!要學的不僅是經驗還有理論!

“此物是湯普森指導我們製造出來,可是費了不少功夫,但有這樣的效果,都值得。”

湯普森就是之前那個西洋人助手。

看到鏜床,鄭明眼中也是放光,這可是好東西啊,知道怎麼製作這東西,將來就容易延伸出其他型別的。

“好東西!”

鄭明千叮萬囑道:“一定要把鏜床製造的方法,使用經驗,以及理論上的東西都詳細記錄下來,以後摸透它,舉一三反,製造出其他類似的東西……”

鍾石自己都十分重視,不用鄭明提醒就已經做了,就是那個什麼理論方面要重新問,做好記錄,以後仔細探究。

眼前這個鏜床採用的水力,也可以選擇蓄力來帶動。

這是機械化了,比手工對炮管內壁進行鏜孔可效率太高了,而且效果好許多。

鏜床,可以說,在這個時期,是一種劃時代的東西。

雖然它在歐洲都比較普及了,但在東方它就是利器。

鏜床加工後的炮管,安全性,威力,射程等等都比兵造所鑄造的炮管強太多。

在槍管方面,中西方採用的基本都是鍛造方式,主要工藝是熟鐵鍛造卷焊。

這個時代沒有電焊,只能採用傳統熱焊接。

槍管鍛造成型後,也需要對內壁進行鏜孔,這個步驟至關重要。

中西方這個時候,對槍管內壁鏜孔基本也都是手工,但西方國家的槍管鏜孔技術更先進,技巧更好。

“有了新的鏜孔工藝和一些新的輔助工具,我有把握把燧發槍仿造得和西洋人的差不多,以後就不需要在外面買燧發槍了。”鍾石自信的說著。

買還是要買的,這樣做可以瞭解別人的發展情況,可以用來對比自家的水平,再從中取長補短。鄭明是這樣認為的。

除了新的鍊鐵高爐技術,鏜床,鏜孔技術外,西洋人還在冶鐵,鍛造,鑄造的其他方面有不少值得鄭明他們學習的。

反正就是西洋人好的技術就學過來,把這十來個西洋人的技術榨乾。

當然,鄭家給了他們驚人的金子,可以讓他們回到歐洲後,這輩子不愁了。

在兵造所連續待了數日,不僅是瞭解新的技術,還告訴鍾石等人如何分析,學習西洋人的理論知識。

為兵造所打下了冶煉,鑄造,鍛造,材料等的理論分析和學習的基礎,為兵造所未來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種下了種子。

結束兵造所的行程,鄭明得到一個好訊息。

工造所的人在松柏港東部的山中發現了一處石灰石礦,估計有一定的規模。

終於,發現了一座像樣的石灰石礦,以前四處尋找都只是發現零星存在的石灰石。

這次發現,說明婆羅洲是存在上規模的石灰石礦的。

讓鄭家的石灰石來源多了一種,不用全靠買。

鄭明還跑過去看了看,根據探測情況,這石灰石礦可能還不小。

工造所準備在這裡建造一個水泥作坊,以後這裡的水泥可以直接供應松柏港,浦吧哇兩地使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