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時,咬開紙殼,就能直接,快速的填裝火藥和鉛彈,增加射速,方便攜帶,又更具安全。
雨天,就再包裹一層油紙,這樣下雨天,填裝火藥時遮擋下,也可以使用燧發槍。
這是鄭明記憶中的東西,沒什麼技術性,但這種構思,現在還沒有,西洋人應該還沒有使用,畢竟一直沒有發現存在。
鄭寬說道:“護衛隊這邊可以抽兩百人,交給文超你暫時指揮,多一些人,更為穩妥。”
唐順昌接話道:“打蘇卡達納蘇丹國和那裡的荷蘭人問題不大,但等荷蘭人反應過來,下次就是更大規模的海戰,我們要做好準備。”
鄭寬已經考慮過,笑著說:“到時候看情況,若是荷蘭人調動大量艦隊過來,葡萄牙人又不願意出力,我們不敵的話,就退守港口,守著陸地,荷蘭人不敢進來。
那樣可能海岸遭到封鎖,但只要我們有時間積蓄力量,以後就能打出去。
當然,這是最壞的考慮。”
如今,鄭家多積累不少戰略物資,即使被封鎖個幾年也沒問題。
更何況,荷蘭人到時候能調動多少艦隊過來,西班牙等國願意摻和多少都是未知數。
用了數日時間,一份比較詳細的軍事作戰計劃做出來了。
打仗,鄭明是新手,參與其中是多看多學少說的。
到了三月末。
李彥昌帶著李家的船隊來到了坤甸。
他是過了除夕才出來的,不然會更早過來。
“父親,您一路辛苦了……”
“娘在家還好嗎?還有兄長,弟弟他們呢?”
“都好,都好,就是比較想你。”
鄭明專門把李幼嫆叫上,第一時間來碼頭見見李彥昌,她也想念家人。
這次李彥昌帶來了兩千七百多人,其中漢人六百多,包含三百多買船票下南洋來的,其餘兩千一百人左右都是倭國人。
兩千一百人左右的倭國人中,有青壯男子六百多人,青壯女子九百多人,孩子五百多人。
鄭家為此需要花費大約四萬五千兩白銀。
對於這些倭國人的安排,還是老規矩,青壯男子先送去挖礦,伐木,搬運等重體力活,青壯女子先學漢語,然後安排婚事。
孩子安排去學塾,學漢語,唸書。
之前安排的倭國青壯男子中有兩百多人表現特別好,已經給他們換了輕鬆一些的活,給他們安家,算是一視同仁的待遇了。
至於有些反抗的,鬧事的,耍小聰明的,肯定沒好果子吃。
送去學塾唸書的倭國孩子,滿十五歲後,聽話的安排平常的活,不聽話的就安排重活,繼續教育。
表現特別好,又上進的,可以進入萬明書院繼續唸書。
只要忠心,就一視同仁,有二心的就不斷教育,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