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爵官爵,官為朝廷的公職,爵為貴族封號,以高孝瓘為例,他現在是通直散騎侍郎,樂城縣開國公,進上儀同三司。
其中,通直散騎侍郎是五品官職,明面職責是掌規諫、評議、駁正違失等事,實際上他不需要幹這個職務,樂城縣公是爵位,儀同三司,則是讓高孝瓘的的府邸規格和進出儀式都跟三司一樣,三司既三公,司馬司徒司空,因都有司字,也叫三司。
而錄尚書事,就是一個沒有具體官職,但有許可權、能履行對應職務的職權,論地位還在尚書令之上。
具體來說,就是大臣在有本官的情況下,可以處理和干涉尚書省的事務,曹操、諸葛亮、司馬懿都曾錄尚書事,它就像尚書省的“廠公”,尚書令可以管的事情它都能管,因此得到了錄尚書事這個職務,也等於半個宰相。
而且與舊魏時期不同,齊國的錄尚書事,職責更大更廣。
北魏時期,錄尚書事不可以直接過問吏部用人之事,魏時的高陽王元雍就曾想為一人任官,當時的吏部尚書兼尚書右僕射元順不同意,元雍表示自己是錄尚書事,自可用人,但元順表示沒聽過皇帝有別旨讓他干預選事,你要真想用這人,“當依事奏聞”。
魏末的天柱大將軍爾朱榮同樣錄尚書事,想要補充親信為曲陽縣令,同樣遭到當時吏部尚書的拒絕,爾朱榮大怒,但沒說自己的做法合情合理,反倒指責對方任人唯親,說明錄尚書事就沒有這個職能。
可而今到了齊國,錄尚書事就有了這個職能,高演錄尚書事,新上任的官員一定要到高演那裡謝職,離任也一定會去和他辭行拜別,王晞還因此勸諫高演,說要拒絕這種事,免得讓主上猜疑。
高演之後能順利拉來一幫鮮卑勳貴替他站臺,除了母親婁昭君的全力支援以外,這個職務對他的幫助也不小,王晞稱之為“受爵天朝,拜恩私第”。
錄尚書事不僅可以直接管理尚書省事務,而且對尚書郎、令史都可以捶楚、處死而不需要皇帝同意,同時高洋還命令高演先和朝臣討論出得失,再稟告於他,這時候高演的職務就接近於後世的內閣首輔了,這就是錄尚書事的含金量。
從這也可以看出,高演本身就是一個精通政務的人才,有他輔佐高洋,能讓高洋安心享樂,做個快活的恣情天子。
所以歷史上的楊愔並未打算殺死高演,同是政務人才,他對高演惺惺相惜,只是希望在高殷剛剛繼位時將高演打壓下去,日後高殷地位穩固,再召高演回來輔政,結果他沒想到高演取得了軍方的大部分支援,一躍而成為皇建帝。
最有趣的是,錄尚書事一職,在此前從未有過固定編制,只在北齊一朝,在制度上固定在尚書省,並高於尚書令,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高洋在政務上的懶惰和懈怠,以及鞏固高氏宗親地位的原因,但高演本人的政務才能,將公職發展為自身私恩的能力,也是他能成功的關鍵。
所以高演覺得自己能治理好齊國,也就不奇怪了,只看政務的話,他的確有這個能力。
而高湛的錄尚書事,純粹就是個添頭了。
但即便高演有著這個職務,最終的決定權也還不在他手中,不僅楊愔和高德政會參與政務,高洋本人也會進行最終拍板,此時的高洋比起弟弟,肯定是跟楊愔更親近一些。
親不親,階級分。
所以高演、高湛、賀拔仁、可朱渾元等人名義上是三公,但朝廷大權掌握在漢人實相手中,也只有段韶、斛律金等建義舊將親至,楊愔才壓制不住,高洋也要給這些元勳夠足夠的面子。
因此他們乾脆就常駐晉陽軍鎮,一是他們來了會對太子黨們不利,高洋不希望他們來,二是他們也不樂意,現在是兩國停止大戰、休養生息的時候,來鄴久了沒準就被皇帝廢了,三是晉陽也算皇都,還是抵禦周軍的前線重鎮,有足夠的理由不去鄴都。
高洋也只是想打壓他們,而不是讓他們死,預設了這個結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