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人對本土的執念更深,有很強的民族意識,亂梁的罪魁禍首又是北方來的羯人侯景,因此誰勾結北人,誰就是賣國的雜碎。
陳霸先倒是很明白這一點,雖然迫於局勢不得不和齊國虛與委蛇,然而很快又切割起來,並且將此前的黑鍋扣到了王僧辯的身上,加上建康一戰成功抵抗齊國的入侵,由此徹底洗乾淨了勾結齊人的嫌疑。
而王琳在戰略格局上,就有些目光短淺,王琳每次東下,蕭詧和他的西魏父親都會騷擾王琳的後方領地,為了保護自己、更容易擊潰陳霸先,王琳不顧孫瑒的建議與北齊聯結,也的確取得了一些優勢,卻將土豪洞主們推得更遠。
周迪被討伐時曾請求談和,但餘孝頃不允許,一方面是他看上了周迪的財貨,二是王琳輕鬆打敗周迪,他的地位就會下降,因此與王琳派來協助他的將領產生不和,而陳霸先那邊得到了江州土豪們的支援,由此王琳在爭奪江州的戰鬥中落敗,實際是輸給了人心向背。
這也是為什麼蕭詧、蕭莊,兩個打著大梁旗號的勢力,最終沒能撲滅陳國新火的原因,一個投靠周國,一個投靠齊國,在南人眼中,他們和二鬼子差不多。
孫瑒還覺得,就算是與齊國一起打下了江東,那齊國就會乖乖撤兵嗎?最終還不是與虎謀皮,為王先驅,徒然為齊人開路。
只是眼前情勢已到如此,之前倚仗齊國之力,是王琳拎不清,現在倚仗齊國,是王琳不想死,因此孫瑒不得不來這裡求援。
“陳國已立,其勢不能驟解。今王丞相已奉天啟帝承續梁統,帝為元帝后嗣,亦當恢復祖業,若上國能出兵伐周,王相亦會出兵討伐蕭詧、報元帝血仇。如此則梁國之名,合而為一,不復分裂;且我軍能為齊國守荊益之門戶,遏周國東出之勢,豈非兩全其美乎?”
“噢?”
高洋對此還真有了些興趣。
目前蕭梁宗室已經不多了,唯有齊國扶持王琳所立的蕭莊,與周國立的蕭詧。
從現實意義而言,因為蕭繹消滅了侯景,所以蕭繹子孫更能被人所接受,因此王琳和陳霸先這些蕭繹的舊部,立的都是蕭繹的子孫,齊國之前選擇蕭淵明則大錯特錯,因為蕭淵明不僅和蕭繹毫無關係,甚至和蕭衍都不搭邊,是蕭衍哥哥蕭懿的兒子。
蕭衍曾勸蕭懿起兵,若真能成,蕭懿才應該是梁朝的開國皇帝,但蕭懿慫了,被齊主蕭寶卷所殺,蕭衍才在後來起兵圍攻建康攻打臺城,成為梁武帝。
因此難怪陳霸先不要蕭淵明,蕭淵明按血緣沒有繼位的資格,且被俘虜日久,根本不能代表他們這幫蕭繹舊部的利益,被放棄是理所當然之事。
從統續上來說,蕭莊是蕭繹的嫡長孫,陳霸先所立的蕭方智只是蕭繹的庶九子,即便陳霸先不篡梁,他所迎立的蕭方智在繼承序列上也不比蕭莊有利,因此王琳的旗號應該是比陳霸先更硬的。
但蕭詧是蕭衍的正統繼承人、已故昭明太子蕭統之子,如果梁朝不發生動亂,蕭繹就沒有平定侯景的功績,也就沒有接位的資格,有資格的就是蕭統這一脈。
當初蕭衍搞“廢嫡立庶”已經讓梁朝統續亂了,蕭統後代得到許多同情,這也是為什麼蕭詧這個大定帝實際上是賣國賊,但依然有梁人追隨他的原因。
所以王琳的意思,是邀請齊國先把蕭詧這個更有宣稱的蕭統後代給滅了,這樣他手中的蕭莊含金量將會上升,對抗陳霸先將會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