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第60章 這小子是在威脅我!

劉毅這一忙活就是四五日。

三千多人中,只有一百多是技術人員,木工,鐵匠等等的一般性人才都有,天文,水利之類的稀有型別是一個都沒。

大概有一千一百人選了服勞役,劉毅直接安排他們去挖溝去了。

雖然朱虛縣被黃巾禍害了一遍之後有了不少無主的田地,但是現在已經到了十月底,再讓他們種地已經遲了,只能等到明年開春。不過讓他們乾點挖溝渠修水利的活還是可以的。

剩下的兩千人左右都選擇了參加漢軍,這些人都被打散重新進行了整編,劉毅這幾天都在忙這個事,每一什伍的人員都是他親自進行的安排。

在邊安排的同時還他還和什伍裡面的漢軍閒談嘮嗑,刷一刷親民愛兵的形象,再拉攏拉攏人心。

至於剩下的一百名技術人員,劉毅也沒真的讓他們閒著,給木匠們交代了一個任務,研究改良蔡侯紙。

現在的蔡侯紙除了少數精品,大部分基本只能擦屁屁用,具體怎麼做劉毅是不會的,但他曉得大概的思路,因此他就讓那些木匠們把各種樹木纖維,破漁網,破布頭之類都拿去試。

反正只要方向對,弄出來只是個時間問題。

而給那些鐵匠的任務就是試驗製作冷鍛札甲。

冷鍛札甲的典型代表就是宋步人甲和金鐵浮屠。

前世劉毅圍觀過網友辯論鐵浮屠是不是金搶的宋朝步人甲改造這個話題,不過他沒關心討論結果,反而對這種號稱是中國鎧甲巔峰的戰甲很感興趣,所以特意查資料瞭解過這種鎧甲。

對比步人甲,現在他們使用的鎧甲確實挺弱的。

現在正常的步兵札甲一般是在六百五十片甲葉編綴而成,重量大約在二十斤左右。而宋代步人甲是由一千八百餘枚甲葉編綴製成,是雙層防護的鋼甲,非強弩不可破,其重量也是漢甲的兩倍左右。

而他問過了鐵匠,冷鍛技術早就有了,只不過因為冷鍛的刀劍雖然堅硬,但是韌性不夠,太脆,刀劍容易折斷,所以這個技術倒是很少用到,是個冷門。

冷鍛法其實就是在室溫下對著甲葉,不用火,硬錘,錘到原來三分之二的厚度就算成功。

因此這其實只是個思維方式的問題,沒任何的技術難度。用冷鍛法做的出甲葉更加輕薄堅固,非常適合用來製作鎧甲。

因此提前製作出冷鍛甲是完全可行的。

不過這東西他也是和馬鐙一樣,打算只是先做出來就技工監管,物品封存,等時機合適再全面推廣。

不然以他現在的地盤和生產力,給士兵裝備了也只能是便宜了別人。

冷鍛鋼甲這玩意又沒有什麼技術壁壘,只要知道了思路就能做出來,別人一學就會。他打算起碼攢上個一兩萬套,然後在決定性的戰役上一次性拿出來。

這樣後續就算有人想學,要追上他的鎧甲儲備起碼需要個兩三年。

畢竟現在的鎧甲都是手工打造,一個熟練的鐵匠一年也就做個五六套而已,而更難的冷鍛鋼甲估計最多也就兩三套的樣子。

劉毅一邊琢磨還有什麼可以其他搞出來的東西,一邊暗自吐槽自己以前為什麼沒記住火藥的配方,雖然初期的火藥武器也沒啥用,還不如弓弩,但起碼可以賣個煙花錢不是麼。

…………

北海國相府。

一位清逸儒雅的中年男子正在捧著一卷竹簡細細品讀,時面帶微笑,時而感慨讚歎,顯然是已經沉浸其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