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第69章 愛踢球的漢代人

班固在寫《漢書·藝文志》時,把《蹴鞠二十五篇》列為兵書,屬於軍事訓練的兵技巧類。

只不過劉毅前身成為郡國兵時日尚短,連基礎的訓練都沒算完成,自然是沒資格去接觸蹴鞠的,所以他根本不知道,漢代經常把蹴鞠用來練兵。

劉毅不知道,可是太史慈知道啊。

因此太史慈開始也沒太當回事,只是認為是劉毅之前忘了,現在才想起來,所以補發的一個正常命令。

只是他有點奇怪就是一個蹴鞠練兵的命令而已,口頭傳信就行了,為什麼還要浪費個帛書下令?

要知道帛書也是蠻貴的。

太史慈帶著疑惑繼續向下看,初時還不算在意,可是他看著看著,就入了神。

他發現劉毅制定的足球規則,比現在的蹴鞠規則更詳細,更明確。

此時蹴鞠練兵是用進行直接對抗比賽的方式。

設鞠城,即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

場地四周設有圍牆,場上隊員各十二名,雙方進行身體直接接觸的對抗,就像打仗一樣,踢鞠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而劉毅給的足球方式,分為五人,十人兩種,可以以一伍,一什來展開。

太史慈點了點頭,確實這樣更符合漢軍編制,更容易培養起士卒的默契,他心中暗讚一聲,繼續往下讀。

進行明確的位置分工,可以細分為前鋒,邊鋒,後衛,中場……

他讀到這裡就陷入了沉思。

這麼感覺這像是兵種、軍種的不同分工?

瞧瞧這邊鋒。

“邊鋒者,在側方遊弋,擾其陣型,窺其破綻,覓得機會,一擊致命。”

怎麼看怎麼像騎兵。

再看看這中場。

“中場者,坐鎮中央,進可攻,退可守,查漏補缺,指揮排程,以為中樞。”

這不就是主將坐鎮的中軍麼?

太史慈發現這不止是下達蹴鞠練兵命令這麼簡單,他趕緊的繼續向下看。

陣型戰術篇?

防守反擊戰術?

“注重防禦,等到對方大舉壓上之時,窺得機會,直擊其要害,一舉破敵。”

他將這所謂的陣型戰術對照著剛才看的分工一琢磨,然後又細細思索了一番。

這不就是誘敵深入之計麼?

這……

太史慈發現這些陣型戰術都暗含兵法計謀,戰陣排程的影子。

他忽然明白了劉明廷為什麼簡簡單單的一個進行蹴鞠練兵,還要特意傳書給他,更洋洋灑灑的寫了這麼一大通。

這何止是在練兵。

更是在練將!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