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尹門口的門房只認官員品軼,哪認識什麼名士,而孔融只是個司徒府的小官,品軼又不高,黃綬而已,因此門房直接把孔融噴了一頓:
“司徒府的怎麼了?是誰都要排隊!”
孔融頓時又羞又怒,又不好發作,便奪了名帖跑了,他一怒之下回到司徒府,留下一封彈劾何進的信,便捲鋪蓋回家了。
河南尹府的官員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氣憤,認為錯不在他們,是孔融這傢伙找茬,於是向何進報告:“要不要派人把孔融給幹掉?”
這時又有其他門客提出:“孔融是天下名士,殺了他,天下士人將沒有一個人會歸心於將軍您,不如對孔融以禮相待,這樣可以展示將軍的廣闊胸懷。”
何進聽從了後者,拋棄舊怨,主動舉薦孔融返回朝廷為官,而孔融跑回去後,不知道是意識到這樣會坑了楊賜,還是氣消了或者是開始後怕了,終究給了何進一個面子,返回了朝廷。
其實在何進擔任大將軍期間,一直致力征闢士人入朝為官、積極營救士人、為名士葬禮贈送諡號,所以在上流士族中的聲望其實還是不錯的。
比如在中平元年的時候,王允得罪宦官被判死刑,何進與三公一起上書營救,最終王允死裡逃生。
在這段時間,何進徵辟王謙為長史、伍孚為東曹屬掾、袁紹為屬掾、劉表為屬掾、邊讓為令史,舉薦董扶為侍中、趙岐為敦煌太守、孔融為侍御史,這些人都是當時的名士。
然而雖然成功了不少,但因為何進的低賤出生以及外戚的身份,失敗的更多。
鄭玄、韓約,陳寔、荀爽、申屠蟠等就拒絕了何進的有次何進主導徵辟陳紀、韓融、張楷、襄楷等十四人,“均不就”。一個都沒給面子。
其中鄭玄、荀爽等更是更是“屢辟召,不就。”
但是即便這些人這麼不給面子,何進也沒有私下打擊報復過,更沒有學以後的董卓強行綁人。
另外,在此期間,先後有範冉、陳寔兩位士人中的楷模逝世,何進作為晚輩,又代表朝廷高官代表,主動派人前往弔唁。
比如何進贈與範冉“貞節先生”的諡號,尤其是陳寔的葬禮,陳寔身為陳家名士,葬禮極為隆重,參與弔唁的達到三萬餘人,他雖然多次拒絕何進,但何進依然奏請朝廷,最後贈與陳寔“文範先生”的諡號。
所以說,何進對於有名望有能耐的人寬容度是很高的,若是有可能為他所用,哪怕只是一點點,何進的寬容度都會再度大幅增加。
而此時劉毅恰好已經滿足了這兩個條件,甚至還滿足了一些第三個條件。
劉毅雖然不知道這些,但是他琢磨了一下,認為既然何進主動遞來橄欖枝,現在肯定要接著,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這次沒有談攏,接下來估計就是何大將軍的雷霆一擊了。
再說他現在有了基本盤,已經不是之前光腳不怕穿鞋的,換作此前只是縣令的時候,憑藉無妄境的修為,就算是出奔,過些年找個諸侯也一樣能混到縣令的位置。
但是郡守一級就不一樣了,不是說能打就會有的,這涉及到資歷,功勳,聲望等多個方面,要是被何進搞了破壞,再想獲得可就難了。
所以劉毅覺得現在完全沒必要硬挺著和一個過幾年就領盒飯的人拼個魚死網破,不對,魚死網都不一定會破。
“勞煩謁者轉告大將軍,劉毅不敢辜負大將軍好意,待到前往雒陽之時,必將登門拜訪。”他思慮完畢,就微笑著給了黑袍宦官一個答覆。
說完,劉毅就做了個請的動作,示意黑袍宦官隨他返回,哪知道這黑袍謁者卻是沒有挪步,反而笑著說道:
“劉府君莫急,張常侍讓我向你帶句話。”
這……身份怎麼那麼複雜……
這傢伙到底是誰的人?
劉毅面色複雜的看了黑袍宦官一眼,隨後無奈道:“謁者請講,在下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