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統你才來

第61章 達芬奇肺移植機器人

“然而從全球來看,肺移植的成功率、術後預期等等都不是很滿意!

“靠傳統肺移植手術來精進,已經是事倍功半的事情。這種背景之下,我們研究所一直在主攻微創新技術,直到五年前,引入了機器人手術……

“而今年,機器人微創手術終於接近成熟,我們根據肺移植的需要,打造出了肺移植達芬奇機器人系統!”

話音落下,工作人員們相繼拆除包裝。

裡面的儀器也總算展現在眾人面前。

看了眼,不少人就瞪大了眼睛,臺上包括機器人控制檯、機械臂,以及用以成像輔助的成像系統!

“肺移植機器人?!”

“真成功了?”

見到這散發著金錢與高科技氣息的裝置,會場一下子就嘈雜了起來。

達芬奇機器人,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了,這東西在腎部分切除術、子宮全切術和直腸癌根治術等複雜手術上已經開始發揮作用,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它也是醫療領域價格最昂貴的裝置之一,光是本體就售價兩三千萬,而且每關機一次就會因為液氮蒸發損失近60萬元。

還有消耗品“機械臂”,按規定每使用十次就必須強制更換,每個機械臂價格就是兩千美元,每臺手術平均至少需要4只……

而且就算醫院想要違反規定,偷偷多利用幾次也沒轍,一旦到了第十一次,機器人就會自動鎖死,直接變成一堆廢鐵,必須更換新的機械臂才能使用。

雖然都知道這是西方機器人廠商反覆收割的手段,但想要用機器人就得受著。

也因此,整個機器人系統的成本非常高昂,一般的醫院根本用不起。

而且。

在沒有機器人工程師、外科醫生適配的情況下,不給某項手術專門進行開發,達芬奇的應用有限。

再加上,肺移植本身的複雜度就高,對醫生的精細度要求也高,開發難度非常高……因此達芬奇機器人一直沒有進入肺移植領域。

而如今它被斯蒂芬抬了上來……難不成真成功了?!

此刻。

斯蒂芬將眾人各種表情都收入眼中,心裡頗為滿意。

他拍了拍桌子,道:“不錯,就在上個月,我們完成了一例右肺微創移植手術,整個肺移植過程,從供肺採集,到病肺切除、供肺移植,所有的階段都由達芬奇機器人完成!”

這話一出,全場都露出了驚愕的神色。

全球範圍內倒是有醫生嘗試應用達芬奇機器人,但頂多是輔助手術,主力其實還是醫生在操刀。

結果現在斯蒂芬說,他們的達芬奇機器人已經可以全程接管肺移植了?!

很多人都感覺不可置信,下意識認為不可能。

但很快,斯蒂芬就給出了證據,他直接將手術過程展示了出來。

相比其他的手術,由於達芬奇機器人系統本就自帶鏡頭,因此錄製出來的畫面和操作醫生看到的畫面幾乎一模一樣。

影片裡。

眾人就看到機械臂極其絲滑地遊動,開出八厘米的肋間小切口後就算是手術的入路了,然後進入術區……

而與此同時,斯蒂芬也在解說著:“傳統肺移植手術的切口長達五十厘米,一些水平不行的醫生甚至能切得更長,術後恢復難度很大。

“終末期病人本就體弱,再加上術後激素和各種藥物,切口生長緩慢,癒合不良甚至感染都是常見的,術後的住院日往往能輕易突破三個月。

“但機器人手術,僅透過操作孔進入,你們猜猜要多久?”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