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醫釋出:臨醫完成一例序貫式雙肺移植術,成功救治特發性肺纖維化晚期患者,歷時八天出院,創造肺移植領域最快出院記錄」
這則訊息來得猝不及防。
幾乎和“臨醫同時開展兩臺肺移植手術”是一塊傳出來的,很多人都看出來,這不過是臨醫特地把兩則訊息放在一塊,以吸引更多眼球罷了。
但……這不對吧?
八天是什麼鬼!
肺移植能八天出院?這尼瑪我得個感冒也沒法在八天內痊癒吧!
一時間,肺醫學界一大群人感覺臨醫是不是瘋了,為了搶熱度竟然連這種東西都敢編造?
直到,國內醫學論壇肺移植版塊,「醫者立心」轉載了這篇短訊。
這一刻,肺醫學界震盪不已!
誰都知道這四字ID背後代表的是誰……杜崇嵐杜教授,肺移植領域的頂級大佬……能讓他轉發,排除掉盜號的可能的話,那基本上已經是實錘了!
而很快,更多的資訊也被披露。
與“八天出院的病人楊萱”有關的各種時間線也曝光出來。
術後第三個小時,拔除呼吸機、恢復自主呼吸。
術後第十八個小時,拔除尿管、漂浮導管、深靜脈導管等等,開始自主進食。
術後第二天,從重症病房轉入普通病房。
同日,自主下床行走。
術後第四天,拔除胸導管。
術後第八天,出院日,六分鐘步行試驗成績為700米,最佳肺功能FEV1%pred達到73%……
如果說,其他專案只是讓眾人感覺到楊萱的恢復速度不可思議的話。
那麼六分鐘步行試驗以及最佳肺功能,那就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
臨床上,健康人六分鐘的標準就是400~700米,而肺移植病人,術後一個月都不見得能合格,更別提達到健康標準了。
說得難聽點,楊萱四肢著地、用最費力的姿勢爬,都比同期病人行走要快得多,也遠得多。
更不可思議的就是FEV1%pred了。
一般而言,肺移植病人的FEV1%pred會隨著時間延長,術後六個月達到峰值,術後一年逐步穩定下來,而此時,最佳的FEV1%pred其實也就是75%~82%。
而楊萱,術後八天出院,就幾乎快要追平了理想狀態的最佳FEV1%pred……醫學還存在嗎?!
越往詳細裡看楊萱的病歷,學術界的人就越發的驚奇。
不知不覺間,眾人竟然覺得斯蒂芬也不過如此了,什麼達芬奇機器人,不如許秋一人一刀!
這一刻,無數的目光竟然一反常態,不去關注早有盛名、並且有達芬奇機器人,‘心肺通’分析程式加持的斯蒂芬教授,反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許秋身上。
很多人都想看看,究竟是楊萱天賦異稟,還是許秋刀法似神。
……
與此同時,天都,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中心會議室,一場由杜崇嵐主持召開的高階會議在此舉行。
參會的都是天都各大院的呼吸外科、肺移植研究所主任等,其中任何一位都是林慶見了得喊一聲“老師”的大咖。
可以說,天都肺醫學界就是這幾個人扛著天花板了,而大夏肺移植的半壁江山也在此處。
不過此刻,很多人的面色卻並不好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