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記憶中有朱棣的樣子,但哪有這樣看著有感覺。
到底是永樂大帝啊,前世只在書中看過,要麼是電視上,如今見著真人了,朱高煦哪裡能不好奇。
至於敬佩,純粹是大明在永樂時期,達到了巔峰,無論是國力還是疆域,都是巔峰。
朱高煦對朱棣是真的非常敬佩的,論疆域,西南方向攻滅安南,設立交趾布政司,雖然最後被朱瞻基放棄了。
西北方向在今年設立哈密衛,直屬大明朝廷,後面因為駐軍思鄉,最後還是朱瞻基竟然派宦官前往,使得哈密衛從實控變為虛控。
東北方向在遼東都司的基礎之上,又設立奴兒干都司,幅員遼闊,甚至大毛的一部分地區都包含在內,直抵流鬼國,尤其是日本北部的千島群島,也包含在內。
但是最後依舊被朱瞻基放棄了。
西洋則有鄭和率領的大明精銳水師艦隊,遠洋各國。
可以說朱棣對大明的邊地,投入巨大,用心在經營,創造了大明除了北部面臨與蒙古諸部的邊境威脅外,其餘各個方向,都沒有邊境威脅。
而哪怕是蒙古諸部,都被朱棣打得抬不起頭來,但凡恢復些元氣,又被朱棣給幹下去了。
這是朱高煦所敬佩的。
所有人看著朱高煦站出來又沒有說話,心中頓時更加疑惑了。
而最為疑惑的,還得是朱棣。
朱棣看著朱高煦的那個眼神,他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看錯了,他竟然從朱高煦眼中看見了崇拜?敬佩?
他可是很清楚,自從他沒有履行在靖難時答應朱高煦的要求,朱高煦對他可是意見很大的,對他是懷恨在心的。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朱高煦竟然對他有這樣的眼神,朱棣心中頓時更是有些虧欠了。
想著靖難時,朱高煦的種種表現,多次救他於危難,那時他所說的‘類己’,是真心實意的啊。
然而打下了京城,登基稱帝了,對朱高煦卻是反而有了提防,挑起朱高煦與朱高熾的爭鬥,他才能放心。
儘管如此,到底是他親兒子,朱棣對朱高煦,也是很喜愛的。
朱棣看著朱高煦的眼神,他很清楚,這樣的眼神,是裝不出來的,可見朱高煦,對他還是非常敬重的。
朱棣心頭一時很是欣慰,到底是自己的傻兒子。
朱高煦不知道朱棣在想什麼,依舊看著朱棣,緩緩開口。
“稟父皇,安南敢殺我大明軍士,以及官員,當滅國以震懾周邊。
兒臣請戰,願領兵滅國安南!”
朱高煦目光堅定,他是打定了主意,這安南,必須得是他的!
話音落下,一眾文臣目光怪異。
而一眾武官,一部分想要出聲聲援,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朱棣看著朱高煦,頓時陷入沉思之中,他在想著到底要不要讓朱高煦領軍過去。
讓朱高煦去吧,幾十萬大軍啊,加上朱高煦本身的威望,說到底,他還是放心不下。
但不讓朱高煦去,如今朱高煦又這般請戰了。
朱高煦此刻已經不再去看朱棣,最初的那一股好奇下去,現在留給他的只有現實,那就是朱棣對他的提防,他親身感受到了,是真的不小。
功高震主,威望太高,哪怕他是皇子,朱棣的親兒子,都不能讓已經成為皇帝的朱棣放心啊。
現在他算是有些理解‘功高震主’這個詞了,也理解了為什麼會有兔死狗烹了。
要是換成其他武將,肩上扛著他的那些功績,要是不會激流勇退,恐怕結局也不會太好吧。
整理好心緒,朱高煦繼續開口。
“父皇,兒臣此去攻滅安南,只需十萬軍,且在攻滅安南後,兒臣只留下漢王府三衛。
之前父皇不是要讓兒臣去雲南就藩嗎?
雲南之地,兒臣不願去,因為已經有人了,兒臣更知如今局勢,兒臣想要安南之地,作為藩地就藩!
這大明,無我容身之地,那麼我便離開大明。
如此可安父皇之心,可全太子之意,更可平天下朝堂公卿之擔憂,更不想讓母后為此意難平!”
朱高煦雙眼漸漸變得通紅,既有原身的記憶在內吧,也有如今朱高煦確實進入到那個狀態了。
作為靖難最大的功臣,若無他朱高煦,朱棣甚至都死了,許多戰事都會失敗,他可以多次力挽狂瀾也不為過。
但是最終的結果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