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永樂,發揚靖難

第84章 朱棣對朱高煦最後的教導,朱高煦隱藏的佈置!

朱瞻基的問題,朱棣一時間還是有些不相信,儘管徐妙雲也跟他說過這個問題,但他也找朱瞻基談過的,更是讓朱瞻基發過誓的。

他相信朱瞻基不是朱允炆,朱高煦也不是他。

痛心只是為了朱高煦的那句自保,堂堂大明漢王,軍功卓著,居然也需要這樣做來自保。

痛心的同時又欣慰朱高煦的懂事,能夠主動退讓,離開大明,解決這個潛在的矛盾,哪怕在他看來機率非常的小。

朱棣看著朱高煦,不再去想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在他眼中也極難發生的事情。

離開的朱高煦,總歸比留在京城的朱高煦,更不容易發生兄弟鬩牆,叔侄相殺之事。

“老二,原來我在你心中,這麼讓你沒有安全感啊,我這個父親,可真是有些失敗。

不過你的這些擔心,很多餘,即便你不離開大明,只要你不造反,在大明沒有人可以動你。

無論是老大還是那小子,連親弟弟,親叔叔都容不下的人,天下人也不會讓這樣的人成為皇帝的。

不過我現在倒是好奇,你的佈置都已經被我知道了,你接下來會怎麼做?

對了,差點忘了告訴你,我已經下令抽調了十萬大軍去往你大漢的邊地,又令浙江沿海之地加強防備,水師也集結在周邊,瓊、崖之地也安排了前哨。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想返回大漢,你會怎麼做呢?”

朱棣直接讓朱高煦不要有那些不必要的擔心,與其擔心朱瞻基,在他看來還不如擔心朝中的那些士大夫,這些人,可是真的與朱高煦道不同了。

士大夫不喜朱高煦,就像武勳不喜朱高熾一般,準確來說,會比武勳做事更加的狠。

對於這些,朱棣看得清楚。

但這些話,他不能說,不能和朱高煦說這些,只能埋藏在心中,不能出口。

朱棣將話題迴歸本身,現在他真的挺好奇朱高煦會怎麼做。

安排全部被他化解,可以說在朱高煦已經知道大漢內部有情況的條件下,更清楚佈置的這些手段已經失效。

他是真想知道朱高煦是什麼想法。

現在的他,是真的有些正式起朱高煦了,才會這樣格外的關注。

朱高煦聞言,直接笑了,事到如今,反正都這樣了,他也放開了。

他知道這是朱棣的惡趣味,只是不知道朱棣是看他服軟,還是想要看他笑話。

“我該怎麼辦嗎?

我相信我能回去的,大漢為西南屏障的聖旨之前就已經下發,現如今也是天下皆知。

且我本是為大明穩定,為了朱家出去吃苦,更是得到了孃的允可,在娘不讓我回來的情況,我依舊選擇了回來。

若是我回不去,到那時,爹你可得承受流言蜚語,史書更不知會如何記載了。

雖然名聲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實質性的東西,但名聲若是太差,爹應該清楚後果才是啊。”

朱高煦一臉笑容,此刻的他,全然看不到絲毫情緒,主動開始給朱棣的酒杯倒酒。

他知道朱棣在乎名聲,因為朱棣本身得位不正,名聲若是真的太臭,無法鎮壓大明天下,更無法下去見朱元璋,這是朱棣極為不想看到的。

但這些,也不是朱高煦用於他返回的方法,他只是單純不想讓朱棣看笑話,更不想滿足朱棣的惡趣味。

朱棣知道了他的佈置又如何?難道朱棣知道的這些,就真的是他佈置的全部嗎?

這次回來,在來之前,朱高煦就清楚回來後可能會面對的情況,怎麼能沒有充分的準備。

朱棣說的那些,都是他動用武力讓自己回去的法子罷了,他的預案,可不止這些。

而且那些佈置,他敢保證朱棣不知道,因為知道這些的,就三個人。

朱高煦不是傻子,也不蠢,既然回來了,怎麼會沒有全面的準備,他可不想被留在京城呢。

朱棣聽著朱高煦這番話,心中一時有些失望,在他看來,將名聲當做一張底牌,這是最不明智,最愚蠢的選擇。

名聲?

出生在天家的朱高煦,難道就真的不知道,名聲其實是可以粉飾的嗎?

朱棣是真的有些失望了,枉他剛才還對朱高煦抱有很高的期望,他都快要將朱高煦當做一個可以正視的對手了,結果卻是就這?

他很想罵朱高煦,罵朱高煦出去之後怎麼就這點長進,心眼淺薄,佈置粗糙,只知用蠻力,一點博弈怎麼都不明白。

對比起朱高熾,朱高煦簡直單純地像一張白紙。

但朱棣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畢竟他也沒有正兒八經教導過朱高煦,這話徐妙雲有資格說,他還真沒有資格。

朱棣將心思都收了回去,也不再對朱高煦抱有更多的期待。

“老二,我很失望,這樣的話,我想不到竟然是從你的嘴裡說出來的。

你如今已經在外面立國大漢了,該長進了,你現在這樣,怎麼帶好你的大漢國?

名聲這東西,你以為我真的看重嗎?惡名、罵名、美名,你以為我真的在乎是什麼名嗎?

從我舉兵靖難那一刻起,名聲是什麼,我早就不在乎了。

只要我覺得自己沒有做錯,我不會去在乎那些虛名,沒有實際意義。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我相信我做的,後人也不會罵我,更不會認為大明永樂一朝,差了!”

“你們都以為我要名聲是為了下去之後見你爺爺,編撰永樂大典是為了功績,為了改善自己的名聲。

但我告訴你,老二,你想錯了,我確實在乎下去之後能不能見你爺爺,但我比你們任何人,都要清楚你爺爺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真的只是在乎這點而做這些,那我為何要出兵安南啊?我還會讓鄭和下西洋嗎?

當初你爺爺可是將安南列為不徵之國的,但我依舊出兵了,定下禁海,但我派船隊出海了,我真的只是在乎這些嗎?”

朱棣緩緩起身,氣勢勃然而發,盡顯帝王的霸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