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你們都知道的,你以為就真的都是真的嗎?
你們哥三,恐怕都是那樣想我的吧,你們還是太稚嫩了。
以前我沒有怎麼教導你,並不是我對你不喜,而是我沒有時間與精力,我有多忙,老三或許不清楚,但你和老大應該都是知道的,而哪怕是老大,你見我又教導了多少?
今天給你說這些,是因為你如今為大漢的王了,你娘千叮萬囑,讓我護著你一些,別讓你在外面吃虧了。
也讓我提點提點你,作為君王了,所想所做的事,已經與之前不一樣了。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想清楚了你再去你娘陵墓前守孝一月吧。”
這是朱棣對朱高煦最後的教導,他不知道朱高煦能夠聽懂多少,也不知道過後朱高煦能夠長進多少,只看朱高煦自己的造化了。
他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能夠教導朱高煦的,也只能是這樣了。
唯一讓他慶幸的,就是當初就藩後,將朱高煦也留在了京城,畢竟那時是朱元璋的洪武時期,朱元璋的威壓,沒有人能夠承受得住,哪怕朱高煦再頑劣,在大本堂學習時,起碼也是真的有認真學過。
這也讓朱高煦起碼不至於是個真的武夫。
徐妙雲對他的叮囑,起碼是對朱高煦的叮囑,他差不多已經做到了,朱棣自認問心無愧了。
要是朱高煦真的記吃不記打,他也不準備繼續管了,畢竟這麼大的人了,孩子都這麼大了,他又能管多少。
想到這裡,朱棣再度開口。
“瞻壑的訊息我也知道,那小子不錯,老大家那小子要是有瞻壑的一半,也不至於整天遊手好閒,四處遊蕩。
你好好培養,這麼好的苗子,可別練廢了,以免像你一樣。”
說完,朱棣便起身離去。
朱棣離開片刻,幾個太監進來將裡面收拾乾淨,各自緩緩退了出去,留下朱高煦一人。
朱高煦看著朱棣離開的背影,一時也是有些愣了愣。
“這人管得是真寬,我有一個好兒子我難道不知道培養?什麼叫練廢了?什麼叫像我一樣?我怎麼了?我很差嗎?
知道了我在大漢做的動作,也好意思說這話。”
朱高煦很是氣憤,他絲毫不覺得自己差了,結果愣是被朱棣比,被從門縫裡面看。
也就是朱棣離開了,不然他高低得和朱棣好好辯論辯論。
朱瞻基還想和朱瞻壑碰瓷?他要是有朱瞻基這麼一個兒子,得愁死。
這麼大個人了,雖然還沒有成年,也不過這點年紀,但身在天家,哪能和外面的同樣年齡的人比較?
朱高煦不再去想這些,而是開始認真的思考起來,臉色無比的沉重。
他在思索著朱棣剛才說那番話的用意,其實他能夠理解不少,但他想不通的是,朱棣為什麼要跟他說這些?
所謂的名聲,其實朱高煦看得非常的淡,前世而來的他,他不在乎所謂的虛名,他更在意實際得到的。
在朱高煦眼中,只有實際得到的,才是真的。
他提名聲,也從未將名聲當做法寶,朱棣說他稚嫩,他也沒有絲毫生氣,因為朱棣不知全貌,這樣認為,他反而高興,起碼這代表著,他另外的佈置,朱棣是不知道的。
除了想不通朱棣為什麼要跟他說這些外,還有讓朱高煦疑惑的一點,那就是看朱棣的這個態度,話裡話外,似乎都在說著會讓他回去一般,時間就在他守陵一個月後。
但偏偏朱棣又沒有明著說出來,朱高煦不想去賭,賭就是放棄選擇,將自己全部託付在別人的選擇上,過於被動,不是他想要的。
“老頭子,有句話你沒有說錯,恐怕天下人都沒有想到,你是這樣的。
一個武夫皇帝成精了,你要說什麼話好歹說明白點,露一小點讓我猜,有意思嗎?”
朱高煦很是頭疼,他已經知道朱棣這次來找他,完全就不是隻是為了和他聊天的,真正的目的也不可能只是為了刺激他。
大漢的那些訊息,朱棣完全可以在等他要回去的說,絕對能夠讓他的心態更爆炸,但選在這個時候說,說明朱棣並沒有什麼惡意,起碼目前是這樣。
“難道真的是為了孃的遺願?真的就是為了補償當初沒有教導我,現在用這兩件事來教導我?”
朱高煦皺眉想了一會,除了這個,他是真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至於真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朱棣才會這樣做,朱高煦覺得朱棣應該沒有那麼無聊。
尤其是透過這次後,朱高煦對朱棣瞭解也更加清晰。
這次看見朱棣展現出來的氣質,朱高煦是挺驚歎的,原來許多都是朱棣故意露出來的破綻,就是拿出來給別人看的啊。
尤其是朱棣的那句不在乎什麼名,是非功過,交給後人評說,朱高煦心中是真的認同。
良久,朱高煦一嘆。
“果然啊,能夠競爭千古一帝的,真的不是一般人啊,文治武功,是真的全面。”
朱高煦是真挺佩服的,他清楚有的說著簡單,但要做到,其實並不容易。
永樂一朝能夠成為大明的巔峰,是真的有原因的。
朱高煦整理思緒,不再去想,反正從目前來看,在他看來,起碼局勢並沒有那麼差,朱棣的態度,還是偏向於讓他回去。
他不信朱棣這麼一個皇帝,每天處理那麼多事,特意騰出這些時間來跟他聊,只是為了無的放矢。
這對他而言,只能算是一個好訊息,但不能當做絕對,該有準備,接下來需要做的,他仍舊要繼續進行。
將希望寄託在只是一個他分析認為的好訊息上,不是他想要的,朱高煦更加相信自己,唯有自己要有準備,才不會在任何時候受制於人。
隨即朱高煦開始繼續沉思起大漢的問題,朱棣知道這樣的訊息,他在想到底誰或者有幾個人會是朱棣安插進來的人。
這個時候朱高煦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當初離開大明時,當時他都驚訝了一下有這麼多人會同意。
他就說嘛,出去跟他吃那個苦,並且放下大明的一切,怎麼還會有這麼多人,原來這其中還有奉了朱棣密令的人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