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寧選擇紮下營寨的地方,名叫九頭峽谷。
傳說上古時代曾經有一頭九頭蛟龍在此盤踞,後被上天仙人殺死,身體化為了曲曲折折的峽谷,因此而得名。
不過,這峽谷當中確實是十分的曲折,最狹窄的地方,就是方寧和巴圖血戰的地方,最寬闊的地方能有一里地的寬度。
方寧選擇紮營的地方,兩邊峽谷山崖之間的距離也有300米左右的距離,空間足夠大。
甚至,在這裡開闢出來了一片專門的練兵場,讓方寧能夠操練新舊屬下。
每日練兵,那是雷打不動的鐵規律。
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這一道理的方寧,將自己前生的每日訓練自律習慣,在這個世界保持下來,帶著大批的擁躉,練習各種殺敵本領。
不只如此,方寧不會讓那些軍漢們閒著。
訓練之後,會下河捕魚,上山捕獸,雖然這裡沒有黑熊嶺那麼多的走獸,但是水下卻是有著大量的魚類,尤其是向著九龍峽深處有一處深不見底的九龍潭水,裡面各種魚蟹蝦鱉多的是,變成了方寧營盤又一處的食物來源。
甚至,方寧帶著人還開始了墾荒,在有限的峽谷之間開墾出來荒地,嘗試著種植一些糧食作物。
那是因為,峽谷裡的人越來越多,都是為了躲避上陽郡越來越混亂的戰場而被方寧的人引領進來的。
這些人大多都是拖家帶口,不過卻是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初篩,都有些一技之長的人。
有工匠,有讀書人,有士兵,還有商販……
因為人口越來越多,方寧帶人擴大了營寨的範圍,沿著河岸漸漸有了成片的棚子,逃難來的人都有了地方住。
逃難的人們在這裡不能白吃白喝,都被方寧按照職業技能組織起來,進行各種勞作。
農夫們在有限的土地上耕作,效率要比方寧帶著軍漢們農墾可要高的多。
還有牧民,他們會定時去放牧方寧隊伍裡的幾百匹戰馬,把戰馬養的膘肥體壯。
工匠們各幹各的活。
老鐵匠帶著學徒,打造農具武器,木匠們蓋房子,各司其職。
峽谷深處的山洞,被改成了放糧食和兵器以及金銀財寶的地方。
這裡除了由方寧最心腹的人看管外,還從難民中選了幾個賬房,他們在李勝的監督下,完成如今方寧家底的清查。
而其中也有不少被草原騎兵打散了的大周官兵,人數前前後後已經超過了兩百來人,如今也被方寧重新編伍,讓謝坤、李根等人指揮管理他們,加入到每日風雨不輟的訓練中。
其實最讓方寧頭疼的是自己手下缺少有文化的人,軍漢們都是大字不識一個,上戰場拼命行,但如果搞管理,整頓紀律,鼓舞士氣等等,大老粗們可就吹鬍子瞪眼睛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