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方寧特意叮囑從外邊多引入讀書人。慢慢山谷裡多了十多個讀書人,其中有好幾個就是教書先生。
這些教書先生被方寧重金聘請,教授軍漢們讀寫文字,從最基礎的文化開始學起。
營地裡的女人也多了起來,這些女人自然不能閒著,平日裡洗衣做飯,縫縫補補,有的還去摘野果子抓一些魚蝦。
隨著人數規模的逐漸擴大,各種行業的都聚集在一起,九龍峽儼然成了一個小社會,卻是沒有了任何的紛擾,任何的爭端矛盾,只要到了九龍峽谷主方寧的面前,全部都迎刃而解。
對了,方寧此時又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九龍峽谷的谷主。
而每日忙碌到深夜才會入睡的方寧也深刻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個領導者需要擔負起來的責任,以及需要付出的龐大的精力。
這不是他作為兵王時候每天揮灑汗水甚至血水的訓練與戰鬥,而是需要腦力不間斷的運算判斷,需要體力持續不斷的充能支撐。
好在,有著龐大現代文化知識的方寧,終於從手忙腳亂當中摸索出來了規律,九龍峽谷慢慢的走上了正軌。
別看整個峽谷內設施十分的簡陋,但是能夠有一個遮風擋雨,不用擔心刀兵加身,老百姓們已經足夠滿足,整個九龍峽谷從建立開始,始終處在一種其樂融融的良好氛圍當中。
同樣的,這些經歷戰亂的人也帶來外邊上陽郡正全面進入到一場大戰役的訊息。
透過這些人的碎片化敘述,結合王興李邁等人帶回來的各種情報,方寧將外邊世界動盪的局面逐漸地拼湊,宏觀地掌握著情況。
日常跟隨在方寧身邊的李勝和孫三娃子親眼目睹到方寧總會在一張大大的羊皮地圖上勾畫一些東西,很多的符號和文字。
文字他們還學了一些,勉強能認識幾個,但是符號就相當於看道士畫天書一樣。
當兩人問方寧那些七拐八扭的符號是什麼的時候,方寧會說:“這叫繪圖,你們以後都要學。”
如果有粗通地圖知識的人看到方寧的繪製地圖,就會發現他正在將周邊的局勢繪製出來。
藍色的地名錶明大周在上陽郡的勢力範圍,紅色的地名則表明是草原王庭正控制的區域。
如今,以九臺城為中心,尤其是西南和南邊方向,方寧繪製的最為清晰詳細,其中就包括九龍峽谷所在的位置。
只以地圖來看,草原王庭似乎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將大周的勢力範圍壓縮到了九臺城周邊有限的範圍內,其他的大片地區,都已經被草原王庭的騎兵們犁地一樣攻陷了一遍。
方寧只是很好奇,自己明明已經斬殺了巴圖那樣的勇士,照理說那個哈西萬戶長應該會派兵報復的呀,但已經過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九龍峽谷一直都平安無事。
難道說是因為九臺城的戰事十分的膠著激烈,讓哈西分身乏術?
儘管有猜測,但方寧絕對不會有絲毫的鬆懈,從遠處的斥候警戒線到谷口的各種防禦工事補充,再到谷內精選出五百精壯的一支部隊,方寧有信心依靠地利人和,與草原騎兵正面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