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百官之中,一些人的目光望向了坐在龍榻御座下方的十二歲少年。
他們聽到風聲,昨天在城門口,皇太孫因為調糧入京的事,和崔武發生過爭執,而且還帶兵去東市阻撓萬年令尹博文捉拿糧商。
皇太孫!
將昨日之事和今日早朝上御史參奏崔武的事聯絡到一起的眾人心頭一凜。
李淵微微皺眉,察覺到這一點,看了一眼坐在下方的李承宗,沒有說什麼,目光望向張玄素,問道:“你要參崔武什麼?”
張迅速道:“臣要參他中飽私囊,以權謀私,禍害百姓,以及欺君之罪!”
崔武臉色一變,當即起身,站出來喊冤道:“陛下,這是誣衊!”
張玄素轉頭看著他,冷聲說道:“我把你做過的事,原原本本說出來,也能叫誣衊嗎?”
說完,他望向坐在龍榻御座上的李淵,拱了拱手中笏板,沉聲說道:
“陛下,據臣所知,自從陛下降旨讓崔武解決糧荒一事以來,崔武便利用自己的職權,在京外以極低的價格買到粟米、稻米、麥粉數萬餘石,調到京城,高價賣給糧商。”
“糧商以高價從崔武那裡買到粟米、稻米、麥粉,為了謀利,自然會以更高價格,賣給百姓。”
“這就是為什麼京城糧荒解決不了,他起了私心,藉機從中牟利,害苦了百姓,因此,臣要參他中飽私囊、以權謀私、禍害百姓之罪!”
張玄素接著道:“陛下予崔武以重任,他卻陽奉陰違,這便是欺君!因此,臣還要參他欺君之罪!”
崔武大叫道:“陛下,臣冤枉!”
張玄素冷眼盯著他道:“你冤枉不了一點,御史臺早就盯著你了,也派人去京外查過,你要人證,我手裡有,你要物證,我手裡也有,你要是想看,我這就奏請陛下,准許我將人證物證帶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看看你究竟清白不清白!”
崔武見他說的這般言之鑿鑿,臉色一白,張了張口,卻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張玄素見他這般,冷笑了一聲。
他確實早就盯上了崔武,對他所做的事,心中萬般痛恨,可是,卻不能說出來。
因為御史臺中,一名看不慣崔武的御史,出來參了他一本,結果沒幾天就被革職查辦。
前車之鑑不遠,他也只能將憤懣壓在心裡。
但是現在不一樣,昨天晚上,當朝宰相請他入府一敘,談話間,暗示他可以在早朝上揭發崔武所犯的罪行。
張玄素自然也就不客氣,再不去看面色發白的崔武,望向李淵,肅然說道:
“陛下,崔武所犯之罪,罪不容恕,如今京城百姓怨聲載道,不懲治,無以平民憤,臣請陛下嚴懲崔武!”
話音一落,御史當中,又有兩名殿中侍御史站了出來,拱了拱笏板道:
“臣附議!”
“臣也附議,請陛下嚴懲崔武!”
太極殿內,寂靜無聲。
眾人很清楚,張玄素沒有這個膽子,敢跟尹家人對著幹。
他要是有這個膽子,不會等到今天才站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