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隨身攜帶物流園

第583章 揣著金碗去要飯

楊崇年老先生江澈因為趙紅柱的關係和他相識,倒是能舔著臉仗著自己是晚輩求上一兩件作品。

奈何江澈心心念唸的‘五脊六獸’設計的太過前衛,或許用離經叛道更貼合一些。

若是正兒八經的東西,江澈還好意思求上門請楊崇年老先生受個累。

可這種玩意兒,放在他們老派的眼裡就是另類,要是脾氣不好的,興許都能把江澈打出家門。

顧澤許老先那就更不用說了,只是見過一兩次面,估計老人家都不知道他是誰。

楊崇年老先生那裡他不敢拿著離經叛道的‘五脊六獸’,顧澤許老先他就更不敢了。

因此,聽到餘建居然敢玩的這麼大,江澈自然樂得其所。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東西到手就成,反正遭罪的不是自己。

“你之前申請提票價,不會就想著靠門票增加收入吧?”

“你這不是說的廢話麼,你瞅瞅,這麼大一座故宮,除了眼前的這個‘外賓服務部’,就只剩門票收入。”

“而且門票收入還是大頭,想多搞些經費,不從這裡入手從哪裡入手。”這麼顯而易見的事情,江澈居然還問,餘建白了江澈一眼,有些不耐煩的回答道。

“合著您還知道這麼大一座故宮呢?”

“您這是守著金山餓肚子,您不挨批誰挨批。”

“您光說故宮的門票十多年沒漲了,可大傢伙的工資不也十多年沒漲了?!”

“您要是說把外國友人的門票價格從一塊錢漲到十塊錢,哪怕漲到一外匯券,我還敬您是個漢子。”

“可您卻是想著內外一個價,市物價局沒批准同意,那就對了。”

“要我是物價局的領導,非得指著你的鼻子痛罵一頓不可。”

“物價局領導說您擾亂市場這還是好聽的,要是我非給你安一個與民爭利的名頭不可。”

瞧見餘建害死鴨子嘴硬,江澈就瞧不上。

倒不是針對他這個人,而是針對國內這種現象。

都想著賺錢,可都不敢賺老外的錢,生怕因為價錢懸殊太大被鬼佬參上一本。

“嗐!嗐!嗐!~”

“你這怎麼說話呢,我可是出了勞動報酬請您替我出出主意,可不是請來批鬥我的。”

被江澈毒舌了幾句,餘建面子上有些掛不住。

他當然知道老百姓現在過得苦,過得難,可這也沒辦法,1毛錢的門票,放眼全國有多少景點的門票會這麼便宜。

現在路邊寄存腳踏車的價格都從3分錢漲到了5分錢,諾大的故宮還是一毛錢,這也說不過去吧。

“呦呵,你還急眼了。”

“是不是還沒想通,為什麼雍和宮的門票能賣十塊,而故宮比它還有名氣,物價局卻不同意從1毛漲到1塊?”

江澈扔了一支自己的香菸給餘建,也不管他自顧自的又續上了一根。

“昂。”

這種事情莫說餘建,換成任何人都想不通。

“你啊,怎麼就轉不過來這個彎兒呢。”

“故宮是什麼,以前的皇城,在老百姓的眼裡它可比雍和宮的名氣大得多。”

“在京城工作的同志,但凡老家來的親戚,首先去的就是‘廣場’,緊接著便是故宮。”

“在國內來說,故宮是京城的一張名片。”

“面向國際,故宮是華夏的一張名片。”

“你要是把對外的一塊錢漲到一外匯券,物價局絕對不會說一個不字。”

“你把故宮的門票從1毛漲到1塊,不要說物價局不同意,老百姓知道都得罵娘。”

“這就像是咱們天天買的麵粉,突然從1毛5分錢,一下子漲到了1塊5,你說你會不會罵娘。”

“受眾群體太大。”

江澈幾乎是掰開了揉碎了和餘建說其中的道道。

不是江澈好為師,喜歡給別人上課。

只因為餘建是他這麼多年來,見過最負責任的工作者,他可不想這麼好的一位同志因為這事兒有了心結。

也就是餘建,換成其他人,江澈只管出主意根本不會開導他。

“理兒雖然是這麼個理兒,可我們單位就這麼一條來錢道兒。”

“票價不讓漲,這明年可怎麼過呦。”

聽了江澈的話,餘建一琢磨確實是這麼回事兒。

先不說他們自家單位的職工,但凡在京城上班,或者會在京城逗遛的那一個不是要到‘廣場’看看,然後再到故宮逛逛。

而且聽江澈話裡的意思,就是把故宮比作老百姓們的精神食糧。

這麼一想,餘建頓時豁然開朗還隱隱有些竊喜。

不過面子是面子,可裡子的事情他卻不能不想,畢竟事關一千多名職工的生計問題。

“我說了這麼多,你怎麼還在糾結門票價格的事情,咱能走出來這個圈了不?”

聽到餘建三句話不離‘門票’這兩個字,江澈都感覺頭大。

“可...”餘建有些糾結的答道。

“別可是了。”

“就你總想著這仨瓜倆棗,活該你們受窮。”江澈啐了他一口,瞧不上的說道。

“那你說說怎麼辦吧。”

被江澈這般‘侮辱’,餘建也不掙扎了,擺出了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

“知道故宮最大的財富是什麼嗎?”

“你這不廢話麼,當然是歷史文化底蘊。”

一個博物館的常務副被問故宮最大的價值,這簡直就是在問禿子和尚的事情。

“錯嘍,故宮最大的財富,不僅僅是故宮本身具備的歷史文化價值,應該也要包含你們單位的那些能工巧匠。”

“這話怎麼說?”聽到這裡,知道要上正席了,餘建頓時來了精神。

“這個稍微再說,我們先說別的。”

“來故宮之前,你在英武殿工作,在國外辦過不少展覽,有沒有發現和我們國內不同的事情?”

“這個...”

“確實有很多不同,他們那邊因為生活條件好,會更重視知識文化層面的教育。”

“每次我們外出辦展覽,都會有好多團體義務幫我們宣傳,甚至有些學校會組織全校師生過來參觀,所以門票的收入會比較高一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