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開撥銀的事交給何大人去辦!”崔有申拍手道,“那麼,糧草一事......”
崔有申的眼睛盯著張琛看,似乎在暗示著什麼。
張琛故作心痛地長嘆一聲道;“也罷,成都軍倉內還有四千石的軍糧,本來是要備災用的,既然遼東有戰事,就充作我川軍開拔的軍糧吧。”
“嗯,張大人深明大義。”崔有申滿意地點點頭,又對著王仝說道,“四千石軍糧恐怕還不足以支撐援遼大軍走出四川,王軍門不如也......”
“行了行了,我曉得崔大人的意思。”王仝嘆口氣道,“我再拿兩千石出來,這下夠用了吧。”
終於,在眾人東一榔頭西一棒的攤派下,錢糧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可是在任命誰為援遼總兵官的問題上,眾人又沒了注意。
“要我說,王軍門親自帶兵援遼就不錯。”方晟異想天開地說道,“殺韃子立功,也好為咱們四川長臉哪。”
“方大人,我王仝與你沒仇沒怨的,你作甚要殺我?”王仝睜大眼睛辯解道,“這可不是剿幾個土匪,這可是去跟那建奴玩命啊,我王仝要是去了遼東,非交代在那兒不可!”
“崔大人,下官倒是有個人選。”張琛起身作揖道,“這永寧副總兵陳策,可以當這援遼總兵官。”
說到陳策,他跟這幾位官員的關係可算不上好。他從來不給巡撫衙門孝敬不說,還經常要錢要糧練兵,對於巡撫衙門來說是個燙手山芋。
“對,派陳策去!”王仝拍手道,“不過那老東西都快七十了,能走得出四川嗎?”
“怎麼走不出去?”張琛冷笑道,“他不是天天唸叨什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嗎,讓他去,看看他能在遼東立個什麼功出來。”
“立功?”何茂忠附和道,“我看他連這把老骨頭都找不回來了!”
一時間,鬨笑聲響徹屋內。
“那這兵......”
“兵倒是好說!”王仝扯著嗓子說道,“那幾個大一點的土司,哪個手上沒有個幾千兵馬?朝廷不是就要土司兵嘛?咱們就讓那幾個土司出兵,湊個七八千人馬,也能向京裡交差了!”
“王軍門說的是。”方晟接話道,“奢崇明的永寧兵,冉躍龍的酉陽兵,還有秦良玉那娘們兒的石柱兵,都是能打的。巡撫衙門可以從令這三個土司調兵援遼。”
崔有申卻有些憂慮地說道:“奢崇明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會乖乖遵調令嗎?”
“他不遵也不打緊!”方晟自信滿滿地說道,“他要是不出兵,叫他出錢、出糧都行!冉躍龍應該多少會調一些兵來,至於秦良玉......那老孃們兒說不定能把她手底下所有的兵都拍出來呢!”
“嗨!女人當家,等於敗家!”
堂內又響起一片鬨笑之聲,秦良玉對於大明朝的忠誠,在這些官員的眼中,似乎是一種不可理喻的愚蠢,以至於能夠成為笑料。
“行了,四川有諸位智囊在,我崔有申寬心不少啊。”所有問題都商議出了個結果,崔有申滿面春風地站起來向眾人作揖。
“皆是巡撫大人運籌帷幄之功!”
“巡撫大人公忠體國,是四川百姓之福,大明百姓之福啊!”張琛還不忘多誇崔有申一嘴。
......
此時,呂渙真與馬祥麟二人同行走下了山,二人出於羞澀,一路無話。
呂渙真有些感慨,自己在史書上讀到的明末,和自己經歷的明末,差距還是蠻大的。
史書上的明末,餓殍遍地、官場腐敗,後金鐵騎在遼東肆意屠殺,江南大儒們仍唸叨著他們那一套毫無用處的聖人之教。
可是在石柱,呂渙真卻能夠看到安居樂業的百姓,按時發放的軍餉和賞賜,以及兢兢業業辦事的官吏們。就算是陳安秋、林山玄這樣的儒生,也並不是百無一用,同樣能活躍在石柱的各項事務中。
或許出川援遼之後,會看到另一番景象吧。呂渙真提醒自己不可掉以輕心,明末是個殘酷的世界,自己只是有幸能來到石柱這樣的世外桃源而已。
二人走到了一處岔路口,就要分開各自回營了。
“祥麟!”想到援遼之事,呂渙真有些擔憂起來。“你答應我一件事。”
“真兒姐你說。”。
“再有戰事的話,你不許衝在最前面了。你要是出了什麼事,石柱百姓以後怎麼辦?”
“不會的!”馬祥麟滿不在乎地笑著,“尋常箭矢、刀劍可傷不了我,我又不是不穿甲。”
“再說了,就算我有什麼事,石柱百姓也不會怎樣的,等咱們有了孩子......”說道這裡,馬祥麟耳朵通紅,聲音小了下去。
呂渙真也漲紅了臉,狠狠瞪了馬祥麟一眼。
“不過現在......現在也不會有戰事的。”馬祥麟轉移話題道,“咱們剛殺了那肖剛,整個重慶境內都太平了,我估計一兩年以內吧,咱們是不會再上戰場的!”
【作者題外話】:其實歷史上此時的四川巡撫是徐可求,四川布政使是朱燮元。不過這二位在四川歷史上素有賢名,為官清廉,政績良好。作者不願毀傷先賢名聲,所以本文中虛構了兩個人物作為四川巡撫和布政使,請各位讀者大大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