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午,呂渙真所暫時居住的義州府衙擊鼓聚將,東江鎮文武官員皆前往此處參加軍議。
這次軍議,是難得的全東江鎮上下聚得最齊的一次。東江軍八營及塘騎隊將領全部聚齊,就連全哲、柳誠庸、杜範生等朝鮮官員也在場。除此之外,極少在人前露面的安民司主事沈貓兒也參加了軍議;民政廳主事許纓以下,屯田司江濟財、安民司宋應星、海關司孫成也都暫時放下了手中事務,從各地趕來聚集於此。
當然,呂渙真本人的幕僚黃承中和湯若望二人也侍立左右。
除了以上人等外,本次軍議還有各營副官的參與。由於東江軍正兵在過去的幾個月內極速膨脹到一萬人,再加上之前的旅順之役中有不少優秀的中層軍官湧出,因此呂渙真命令各營長官舉薦和提拔副官,以完善指揮鏈。
天字營張鳳儀的副官是秦大紅,二十三歲,是與她同樣倖存到如今的十四名紅字營老兵之一。當年在四川時,秦大紅和妹妹秦二紅還只是張鳳儀隊中的鳥銃手,可是經過渾河大戰的洗禮和這麼些年的沙場征戰後,秦大紅已成長為張鳳儀可靠的親信和助手。張鳳儀舉薦的是紅字營老兵,呂渙真自然欣然同意。
火字營尚可喜舉薦的副官名為王輔,二十五歲,此人是典型的遼東難民出身,在呂渙真天啟元年襲取鎮江後便加入了呂渙真的隊伍,甚至資歷比尚可喜本人還深。在尚可喜剛剛上任火字營時,他利用自己的老資歷為尚可喜幫了不少忙,本身在軍士威望也頗高。即便呂渙真不提拔他,他在火字營中也已經是公認的二把手了。
忠字營尚學禮舉薦的副官名為陳繼盛,四十一歲。他的名字甫一出現在紙上,呂渙真就認了出來,他就是歷史上在毛文龍死後繼任的第二任東江鎮總兵。只是在現在的時間線上,他沒辦法透過嫁女兒的方式快速取得升遷了。但他依舊在東江軍的歷次戰鬥中表現出色,僅憑戰功也足以做尚學禮的副官了。
魁字營耿仲明舉薦的副官是黃承瑜,二十歲,沒錯,就是化名為黃承瑜,假託黃承中胞弟身份在東江軍軍中效力的熊廷弼之子熊兆珪。其實黃承瑜加入東江軍的時間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參加過的大戰也只有年初的旅順之役。但是黃承瑜作為基層軍官表現出色不說,其出自官宦之家的文化素養頗高,也實在是軍中罕有。
但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耿仲明想要巴結黃承中。由於黃承瑜的身份藏得極好,所有人都真的以為他是黃承中的胞弟。副官這個職位,肯定是比普通將士們離前線要遠一點的,人身安全有保障,耿仲明特地舉薦他,也是希望黃承中這個呂渙真的身邊幕僚能給自己多說些好話。
當然,黃承瑜本身文武雙全,經歷過戰場考驗,又是熊廷弼之後,呂渙真對他期待頗高,因此準了耿仲明的舉薦。
仇字營孔有德舉薦的副官名為張盤,二十七歲,他與其他加入仇字營的弟兄一樣——全家都被韃子殺害,只剩下了孤身一人。呂渙真在史書上讀到過此人,他在原本的時間線中是毛文龍麾下縱橫遼南、與金兵周旋的一方大將。於是呂渙真毫不猶豫地準了孔有德的舉薦。
闖字營張小武舉薦的副官名為朱家龍,三十歲,鎮江堡人。原本在鎮江堡時就是大明遼軍的一名伍長,後加入呂渙真的隊伍。在天啟元年從鎮江堡撤退到朝鮮時,他全家人因跟隨呂渙真撤退而得以保全,現都居住在東江島上。因此他對呂渙真和東江鎮忠心耿耿,又是多年行伍,所以被張小武舉薦。
石字營尚可進舉薦的副官名為李礦,二十三歲,此人與孔有德一樣,是鎮江堡附近的礦工出生,呂渙真鎮江大捷後加入隊伍,他的家庭情況和孔有德差不多,母親妻子都在金軍對礦村的突襲中被害,僅餘下當天和自己一起出工的老父親還在世。李礦自加入東江軍以來,除了旅順之役整個石字營留守東江島他未參加以外,其餘所有戰鬥均有參與、不論資歷威望,都足以勝任副官位置。
海字營昌獻奇所舉薦的副官名為曲承恩,此人是廣鹿島漁民出身,天啟元年呂渙真出兵遼海諸島時,他是與黃臺吉所部英勇奮戰的遼東義民之一,後加入東江軍,因熟稔遼海水文被分配到了海字營。並在歷次巡邏、運輸任務中領導多艘戰船單獨行動,能力出色,因此受到了昌獻奇的舉薦。
一眾文武人等,密密麻麻地都來到了義州府衙的正廳中。呂渙真早已在正廳中間安排了一張長桌,一副巨型的遼東與朝鮮交界地區的地圖在桌上鋪開。
眾人還想先分列行禮,呂渙真卻直接抬手製止:“諸位,繁文縟節不必多做了。韃子已近在眼前,時間有限,今日不論官職大小,人人皆可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