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抿了抿唇沒有吭聲,垂著眉眼似乎很是悲傷,手上默默又換了個位置,捶得更全了一點兒。
皇帝看了一眼旁邊的武柔,似乎覺得沒有必要避諱,便說:
“小九……你大哥不在了,朕想著,從你那些庶出的兄弟裡,選一個合適的人幫你,你覺得誰合適?”
太子李善聽聞,頓了一下,抬了眉眼想了想,說:
“兒臣不知道,兒臣自小在宮中,幾位兄長出去的早,都不怎麼熟。”
皇帝嘆了一口氣,說:
“如果論信任,我覺得選韋貴妃的兒子合適,貴妃對你母后一向敬重。絕不會允許他做什麼對不起你的事情。只是貴妃的身份太特殊了,僅次於皇后,他的兒子若是離權利太近,恐怕會讓一些朝臣起擁立的歹心。”
皇帝的聲音有些發愁,太子李善甚至從中聽出了些許凌冽來。
他太知道自己阿耶的手段和決心了,他但凡想做的事情,總有法子做成的。
如果他真的打定了主意,要重用韋貴妃的兒子,那麼韋貴妃的地位就很難保了。
太子心中一動,連忙說道:
“他跟我同年,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兩個性子差不多,都很安靜。恐怕不能為兒臣補缺。”
皇帝聽聞點了點頭,說:
“也是,也不能光瞧忠心,若論果敢……吳王恪比較像我,可是他……”
皇帝頓了頓,重重地嘆了一口氣,說:
“他排行老二,有志氣,當年就不太服氣你大哥做太子。你大哥病了的那段時間,他給朕遞的摺子都頻繁了,從表功的到請安的,生怕朕想不起他。”
他說著扭過頭看了太子一眼,接著說:
“你記不記得?當時他還給他母妃寫信,讓他母妃多勸勸朕,被朕發現了端倪,寫了一通摺子斥責了他一頓,他這才安生了。
你說他這樣有野心的人,能全心全意地幫你嗎?”
皇帝皺著眉頭,似乎很是苦惱。太子李善思索著,說:
“二哥年長我許多……兒臣確實不瞭解,也沒有什麼兄弟感情,不過既然像父皇許多,定然是有本事的。
兒臣想,他服不服氣我無所謂,只要懂大義,願意為大唐出力便可。但凡有這個心,力氣便能使到一處去,大不了我平時多讓著他一些。”
皇帝聽聞,不贊同地搖了搖頭,冷“哼”了一聲,說:
“哎……你呀,就慣會把人往好處想。實話告訴你,他像朕,朕反而更怕他,就怕他哪一天起兵造反,然後把你們兄弟全殺了。”
太子李善聽聞,手上頓了一下,沉默了一會兒之後,眉眼間的厭倦和疲憊更多了,聲音溫和,卻自嘲般地說:
“如果不是兒臣不想死,不想兄弟姐妹受牽連,還真想將這皇位讓給二哥算了,他本來就比我強,何必非得佔據高位防著他造反呢?
可惜了,生在皇家,位置動一動就是要命的事情,像我這不想爭的人,都得為了活命掙扎一番,舔著臉做太子。”
皇帝聽他這麼說,鷹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不滿地扭過頭,抬手就拍了太子的手臂一下,怒道:
“最煩你這沒志氣的性子,別捶了!”
太子李善這才收了手,垂著眼睛嘆了一口氣,似乎有些愧疚,然後起身到了一旁,躬身行禮道:
“兒臣知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