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又是一陣認真的誇讚之詞,像是老朋友一般,透著隨意,笑聲陣陣。
幸好人數不多,也不覺得煩亂。
就聽韋貴妃接著說道:
“你們一大早就來了,又走了這麼遠的路,辛苦了,咱們先喝喝茶,聊聊天,一會兒我再引著你們去園子裡頭逛逛,前幾日我發現有一株並蒂紫菊,養的真好,讓你們也稀罕稀罕。”
她端著茶碗飲水,明明雍容華貴,話裡卻透著小小的得意,而且還是因為一株花,引得眾人莞爾。
“哈哈哈……娘娘不是不愛張羅這些?以前我們幾個想進宮見見您都沒機會。”一名侍中的夫人問。
韋貴妃聽聞,神色果然倦怠了些,放下了手中的茶碗,說道:
“以前都是皇后張羅這些,我本就懶,她去了,我就更加沒有興致了。”
這個話一出,氣氛便陡然哀傷了起來,似乎都陷入了對皇后的懷念和哀切之中。
武柔觀察著她們的反應……雖然皇后在她的心中地位很高,但是見這些人多半都是誠心哀悼,心中依舊很是驚訝。
尤其是韋貴妃,她似乎……真的很傷心。
就見韋貴妃勾起一個回憶似的微笑,說道:
“當年,她剛登後位不久,曾經舉行過一場遊春宴,年紀輕的恐怕不清楚,那個時候咱們幾個老的都年輕,一起穿行在花叢之中,皇后娘娘就坐在涼亭下小憩,微笑著看著咱們,作了那首詩。”
此間年紀最長的,頭髮有些花白的太師夫人笑著接了她的話:
“我記得,取名叫《春遊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
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
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
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
出眾風流舊有名。”
武柔聽了這最後一句,腦海中不由地就浮現出了舊日眾人遊宴時候的場景。
那時候的她們一定都很年輕,朝氣蓬勃,出眾風流,舊有名。
武柔不由地就笑了,為這樣的詩句所感染。
韋貴妃從回憶中轉了過來,眸光微動,笑著說道:
“各位都是如今各個家族裡頭活躍的能人,有些話我就直說了。
前幾日,陛下看了高士廉奉上的《氏族志》,心情不大好。耗時兩年,榜上第一的還是崔氏,陛下問為何,他們回說眾望所歸。
陛下便心酸地跟我念叨,大唐開國制定的《氏族志》,跟隨他打江山、治理江山的那些功臣們的姓氏排不上名號,反而讓無甚貢獻的老氏族們排頭裡,他真是替那些功臣們委屈。”
此話一出,眾命婦中有驚訝的,有動容的,都一齊沉默了。
一名大將軍的夫人小聲地說道:
“陛下是聖人天子,愛護老臣,臣妾等心中感激莫名,但是奈何崔、王、鄭、盧這些家族,傳承日久,聲名遠播,哪裡是我們這些小門小戶能比的。”
韋貴妃見眾命婦都低著頭,一副無可奈何的摸樣,娓娓說道:
“你們自知陛下心疼老臣,就更加不該妄自菲薄。陛下跟隨高祖起義以來,衝鋒陷陣,結交各路英豪,才得以匡扶天下,撫平四處紛亂暴政。
這期間,你們的父親兄弟,夫君兒子,哪個不是實打實拼出來的英才?難道還比不上崔、盧、鄭、王那幾家的虛名?
他們家裡頭要是能出幾個心懷天下的人才,早就被陛下籠絡在側,何至於如今朝中沒有這幾姓的高官?”
眾人聽聞,有幾個人臉色隱晦,互相看了看,沒有吭聲。
其實那幾家沒有人做了高官,也有幾樁秘聞。一是玄武門之變,當今陛下剷除了自己的親哥哥,自然也就將那些擁護李建成的人趕出了朝堂的核心。
韋貴妃好像早就預料到了她們心中所想,接著說道:
“陛下心懷寬大,不要說陣營不同了……只要是才德兼備之人,即便是仇敵,他都有膽量和胸懷納入帳中。
我就舉個咱們婦人都知道的例子,那陰德妃,她的父親陰將軍,為了報隋朝提攜之恩,明知不敵,為了要保隋朝國運,連李家的祖墳都刨了。
最後他以忠心,戰死殉國。女眷沒入奴籍受苦。
當時陛下欽佩他的德行和堅持,便將他唯一的女兒陰氏納入秦王府照顧。
刨祖墳這麼大的仇怨,陛下都能不在意,可見只要真是有才有德之人,他都不會拒之門外。
之所以拒了,那就說明,有些人恐怕徒有虛名,自有高明的人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