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崔氏便攜帶了禮物進了宮,面見皇后。
彼時正值年前,許多外地的藩王族親,都會趕著年節回來,覲見帝后送上賀禮,正是忙碌的時候。
帝后二人就隔著院子,李善在自己的武德殿應付兄弟大臣,武柔就在立政殿見那些太妃和夫人。
本來崔氏來求見,她是不想見的,但是想著或許有關國事,便囑咐綵衣安排她等著。
崔氏在外頭偏殿足足等了一個時辰,快要用飯的時候,才輪著她。
一進門,就看見武柔側身坐在茶桌前,一身緋紅色的皇后常服,頭上的釵環簡單,卻異常的端莊大氣,明豔動人。
只見她單手扯著桌上一張禮單,紅色鑲金的封皮,淡黃色的紙張好長一溜,她大致掃視了一眼便合上了,抬眸看向了她。
崔氏連忙抬起手臂,端莊地躬身行禮:
“盧國公之妻崔氏,參見皇后。”
武柔聲音溫柔,像極了李善的語氣,笑著說:
“快坐吧,找我什麼事?”
崔氏挨著凳子坐了一半,雙手疊放在膝蓋上,微微低著頭,姿勢規矩又好看,恭敬地說:
“娘娘,自從小公主降生,我和夫君就一直想著要送小公主什麼禮物才好,最後去信,要了孃家一件祖傳的寶貝。
前日到的,本想著等公主週歲宴呈上,可是東西貴重,自己留著總不心安,就提前給娘娘送來了,還望娘娘不要嫌棄。”
東西進宮前,都有專人檢查,並負責護送。
她話音一落,兩個小內侍便抬了個紅木箱子上前來,放在了武柔的面前。
那箱子比食盒大一些,看著有些沉,從裡頭又抬出了一個古樸的青銅匣子,那匣子正方形,鑄造的嚴絲合縫,兩側還帶著扣鎖。
青銅匣子用料厚重,紋樣古樸簡單,外頭的花紋早已經圓潤模糊了,但是光亮如新,只有細微處泛著點兒古銅的青色,像碧玉一樣,有種渾然天成的美感。
武柔剛以為這是個首飾盒,崔氏就是要送個古董盒子呢。
誰知內侍將扣鎖開啟,從裡頭捧出了兩冊竹簡,竹簡上還掛著個玉墜兒書籤。
崔氏又站了起來,躬身解釋說:
“娘娘,相傳這是《孔子》的初代版,不全,只有兩冊,在我家一直保留至今。平時就密封在這匣子裡,每三年一次保養,再封存進去,平時誰也不許動。
我們這些孩子只有啟蒙之時,向孔子像行拜師禮的時候,才被允許看一眼,摸一下,寓意沾沾文德之氣。”
武柔真是沒見過,當即便招手讓內侍近前來,展開給她看。
結果,那上頭的字,她一個都不認得,只知道那竹簡確實很老了,泛著暗紅色的光澤,莫名的很有靈氣。
她不動聲色地收回了目光,笑著說:
“今日沾了你的光,開了眼界了。以後留著給公主做嫁妝……對了,這玉墜兒取下來,回頭給公主做抓周的物件。”
崔氏本來很緊張,生怕武柔這個商賈出身的不識貨,不喜歡。聽了她最後一句,瞬間眉目都舒展了,連忙說道:
“娘娘賞臉了。崔氏和夫君叩謝……”
她說著就要款款往下跪。
武柔招手讓宮人攙她起來,溫聲說:
“何等大事,也用得著跪拜?快坐罷。”
崔氏這才順勢又坐了回去,微微舒了一口氣,俯首說:
“不瞞娘娘說,我夫君雖然算凱旋而歸,但畢竟這差事做得不夠漂亮,我們心裡頭忐忑得緊,生怕……陛下和皇后從此便不待見我們夫妻二人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