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柔將他抱在懷裡,安撫著他,轉眼一瞧李善臉色不好,好像愁容更明顯了。
她生怕他對孩子不滿,又適時地問:
“弘兒,聽得懂你父皇剛在煩惱什麼嗎?”
李弘清亮的眸子閃了一下,思索著說:
“父皇說想換人,不知道換誰好。”
“那你覺得換誰好?”
李善在旁邊輕笑了一聲,說:
“他能認識幾個武將。”
誰知李弘搶著說:
“蘇定方!兒臣知道蘇定方!他可能打了,昨日來濟大夫跟我講時事,說了他打仗的事蹟,可好聽了。”
太子的年紀還小,還在認字讀書的年紀,除了專職的夫子,很多東宮的屬官都沒有配齊,由前朝的官員兼領。
當然了,由誰兼領,是由皇帝說了算,選一些忠心又才得兼備的,作為前朝和東宮的橋樑,這對大臣來說,象徵著極大的信任和榮耀。
萬一哪一天皇帝意外身亡,太子可以由這些人輔助,順利接掌朝政。
比如李績,兼領太子太師。老頑固來濟,兼領太子賓客。
來濟,就是那個反對立武柔為後,特別起勁兒的那個。
不,應該說是其中一個,只不過被武柔誇過的,就他一個。
李善聽聞,頗有些詫異,這些大臣領了職,會在閒暇時加入太子的師父團,為太子授業解惑,多是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典故。
他能將武將的故事給太子聽,那說明他自己就挺喜歡蘇定方這個人的。
他也是做過太子的人,知道這些人講課,總要最後總結些什麼,於是又問兒子:
“關於蘇定方,他還說了什麼?”
太子李弘立馬便回了:
“他說,蘇定方善戰卻不喜戰,身受戰亂之悽苦,卻仍能秉持仁義之心,不向弱者持刀。雖然嚮往田園之樂,卻屢屢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保境安民。他這個人,當真是我大唐天朝上國的氣象。”
武柔看著兒子興奮的眼神,不由地有些驚訝:
“你倒是記得清楚……看來我兒功課是不愁了。”
太子李弘依舊很興奮,笑著說:
“那當然了,我很喜歡他的故事,來濟大夫講完,我在心裡頭回味了好幾遍。”
皇帝李善也很欣慰地點了點頭,伸手摸了摸他的腦袋,說:
“去玩兒吧,我跟你阿孃說會兒話。”
帝后兩個目送兒子在小曲的陪伴下離開。
武柔突然扭過頭,抓著李善的手臂,興奮地說:
“咱們弘兒好聰明啊,我都沒想到他那麼聰明,你小時候也是這樣嗎?”
李善望著兒子消失的地方笑了笑,說:
“不記得了,我們兄弟幾個,都是從小被誇到大的,誰知道他們說得是真是假。不過弘兒倒是聰慧,我也就放了一半心了。”
他轉而又認真地看向了武柔,問:
“你真覺得,蘇定方能勝任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