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紫川學院,正氣瀰漫;廊道曲折,書香四溢。
今天,是周文王講道的時間,紫川學院幾乎彙集了本地所有的文修,雖然人很多,但場面極其安靜,真個是鴉雀無聲。
姜雲軒、楊逸辰也到了這裡,雖然是第一次來到這裡,但這裡的氣氛,讓他二人毫無違和之感。
周文王一身白衣,脊背筆挺,端莊而立,他站在講臺之上,目光蘊含著沉穩,內斂又睿智的風華。
周文王開宗明義,若口吐蓮花,直接講道:“生之為人,當行事正直,表裡如一,寬容自律,厚德載物;其魂如泉水般純淨,其心如大海般包容,其言如太陽般磊落,其行如清風般坦蕩,其性如梅花般高潔,其情如明月般真摯……”
周文王的聲音洪亮,鏗鏘有力,極富感染力;落入眾多文修耳中,如雷貫耳,動人心絃;如道灌頂,引人入勝。
但聞周文王又道:“衣不在錦繡,貴在合體;食不在豐富,貴在均衡;居不在大小,貴在舒適;言不在刻意,貴在自然;行不在早晚,貴在堅持;人不在長幼,貴在有德……”
周文王徐徐講來,猶如春風拂面,溫暖和煦,光華駘蕩,又如曲調起伏,抑揚頓挫,和諧悅耳;眾多文修如茅塞頓開,修為的瓶頸鬆動。
周文王接下來講道:“然世如行路,常有險阻,苟且偷安,定是碩鼠所為;朝梁暮陳,豈有尊容可言?若矯飾偽行,有虺蜴之心,則人神之所同疾;若衣冠禽獸,生豺狼之性,則天地之所不容……”
周文王的話,義正言辭,擲地有聲,與這方天地無比契合;帶動在場的幾乎所有的文修,其浩然之氣,節節攀升。
周文王最後慷慨而言:“不畏前程,重名節如泰山;不問歸途,輕生死如鴻毛;武修不怯死以苟免,文士不毀節以求生,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成!”
文至終時,天道共鳴,浩然之氣,如同地湧金蓮,又似天生彩雲,異象紛呈;周文王那一言一句,字字千鈞,響遏行雲。
而眾多文修沉浸之中,融入其內,修為提高,神魂陶醉,正氣氤氳。
姜雲軒也身受益處,尤其是他的神魂彷彿得到洗滌一般,原本融入他神魂的魔帝的魂力,再也無法影響他的分毫。
至此,姜雲軒聯想到儒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脫口而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橫渠四句,餘音嫋嫋,浩然之氣,源源不絕。
頓時,韓城文院再次出現天地同輝,異象雄渾,其異象之宏大,尤在周文王講道時產生的異象之上。
橫渠四句蘊含的那種至情至性、至剛至強的精神,產生了浩瀚無垠、窮天極地的正氣,得到九州大陸意志的加持,天地異象如氣貫長虹,聲勢浩大;同時,這新生的浩然之氣也在反哺這方天地。
姜雲軒的神魂強度,也因此突破到八級,相當於武皇的神魂強度,神識力覆蓋的範圍亦然達到3300多米。
那橫渠四句產生的浩然之氣融入己身,轉化為自己修煉的太初本源氣,霎時,修為也突破到靈武境二重。
楊逸辰也是因此,修為一步達到舉人後期。
短短四句話,再次出現天地異象,天佑大陸,天賜冀州,天助韓城,我韓國要出亞聖了!周文王見此,欣然一笑。
待周文王向著那異象中心看去,發現卻是一少年引起,心中詫異的同時,又是激動萬分:我韓國竟然出現了這麼一個少年天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