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壯志浩然風,膽氣才識鐵骨錚;每逢災禍何懼死,時臨磨難不顧生;人人請命留青史,字字成文著新功;期待學有所成日,願將此身求大同。
姜雲軒雖然是和那年輕人剛剛認識,便心存結識之意。
之所以姜雲軒有這種想法,並非是因為單純地看那年輕眼神清澈、氣質淡雅的外表,更是由於姜雲軒的神魂強度已經達到了七級巔峰,從而可以感知到那年輕的神魂波動,毫無虛假之態。
“以貌取人”幾乎是所有人的天性,有一句話說“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為人善惡,基本上可以由他的面相看出來。
傳統的“看相”,是一種透過“面部以及行為特徵”的方式來判斷一個人。
如觀頭顱:頭是人的首腦,軀體的中樞。
觀五嶽:東嶽左顴,西嶽右顴,南嶽額頭,北嶽地閣,中嶽鼻也。
觀三停:上停為額,中停為鼻準,下停為頦。
觀五官:眉、眼、耳、鼻、口也。
觀六府者:天庭、日月二角為天府,左右兩顴為人府,地角、邊腮為地府。
觀腰背:腰板是挺直或者屈躬,背部是寬厚或者單薄。
觀手足:面板是細嫩或者厚實,紅潤或者蒼白。
以上的“看相”,皆屬於觀“人體儀表、體形格局”的表象。
更深層次的是觀精神,觀心聲。正所謂“未觀形貌,先相心田”是也。
傳統的“看相”,難免有人為的因素,誤判在所難免,如所謂“面善心惡”,就是說看起來“善良的臉”,心地卻是邪惡的;所謂“面惡心善”,則是說一張看起來“邪惡的臉”,但其實心地是善良的。
現在的姜雲軒還沒有接觸到“天機術”,等日後姜雲軒學習了《玄機神經》中的“天機術”,才感覺到這種術法的重要;這是後話。
“我姓姜,名雲軒,敢問兄臺尊姓大名?”姜雲軒主動自我介紹道。
“免貴,鄙姓楊,名逸辰,能認識小兄弟,幸甚之至。”楊逸辰見姜雲軒眉宇間透出一股不凡的氣質,此時主動結交與他,一時心生歡喜,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拱手說道。
兩人評古論今,談詩詞歌賦,論天下大勢,一見如故,邊走邊聊,相見恨晚,相談甚歡,彷彿有說不完的話語。
姜雲軒、楊逸辰二人就近找一酒樓住下,在一雅間內繼續暢談,直到傍晚,才依依不捨地作別,各自返回房間。
兩人相約三日後再見,一同前去聆聽周文王講道。
臨別之前,楊逸辰拿出揹包裡的書籍,遞給姜雲軒,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說道:“裡面有文聖的文章,也有周文王的文章,相信對你有益,還有一些是我所寫,請小兄弟不吝指教。”……
鴻蒙珠內,姜雲軒專注地閱讀著一本泛黃的古籍《浩然經》:“人生一世,腳踏在地,頭頂於天,清心正氣,心存善念,知行合一,養浩然之氣……”
姜雲軒所讀之處,《浩然經》那一字一句如同花開,熠熠生輝,燦若雲霞,皆綻放出正氣之光;又彷彿傳來一種渾厚的聲音,餘音繞樑,不絕於耳,字字句句都蘊含天地至理。
《浩然經》的所有文字,化作浩然之氣,融入姜雲軒的身體,轉化為太初本源;儘管很少,但姜雲軒分明可以感受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