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第47章 智救魏延\r

魏延吃驚地望著諸葛亮,忽然猛地磕了一個響頭,伏地半響才起。

正當武士押著魏延退下時,魏延忽然轉身再次跪下,大聲地喊道:“丞相恩德,我魏延銘記於心。只是我尚有一計,不吐不快,請丞相准許!”

眾人都疑惑不解,諸葛亮略一遲疑,點了點頭:“好吧,你說。”

魏延起身,胸有成竹地說:“我在回洛陽路上,思前想後,知道虎牢關一失,魏軍數日內便可兵臨洛陽城下。而洛陽我大軍尚未集齊,恐非敵手。當今之計,只有拖住魏軍使他們無法東進。”

諸葛亮略皺眉頭,“然後呢?”

魏延略一遲疑,隨即直勾勾地盯著諸葛亮,坦然說道:“我願領精兵一萬,翻越崇山峻嶺,取路,出轘轅關!轘轅關是洛陽通往許昌的捷徑要衝,不出五日,可到魏都許昌。魏軍聞我驟至,必然驚慌。我趁勢急攻,就算不能攻下,曹睿擔心後方安危,也必然遲疑不敢東進洛陽。待丞相大軍齊備,我再自西往東,與丞相兩邊夾擊魏軍,則,大事可定!”

眾人聞言都大驚,心想魏延太不知道好歹,這個當口還來惹怒諸葛亮。昔日魏延子午谷之計已被諸葛亮認定冒險,今日轘轅關之計簡直是翻版。哎,剛剛在虎牢關因為大膽冒險而中計,現在不僅不思悔改,還想再行險招。這個魏延,難救了!

只有姜維若有所思,一言不發。

果不其然,諸葛亮盯著魏延看了半天,緩緩地說:“這些事,就不用你操心了。來人,帶下去!”

魏延聞言苦笑地搖了搖頭,”都是命啊!”隨後哈哈大笑起來,被武士押下。

......

押走魏延後,諸葛亮巡視著眾人,問道:“當今之計,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一時議論紛紛。

長史楊儀率先出列說:“丞相,今虎牢關已失,洛陽東面一馬平川,魏軍數日即可兵臨城下。原本待關中和蜀中的援軍到達後,我今軍尚可一戰。如今援軍未到,洛陽城中只有數萬人馬,而魏國十幾萬大軍,數倍於我,又多騎兵,佔盡地利。此時迎敵,無異於以卵擊石。當今之計......”

楊儀頓了頓,繼續說道:“依我看,只有趁魏軍尚未攻來,迅速撤離洛陽,退守潼關,力保西北和長安不失!如今危急,請丞相速下決斷,萬一撤晚了,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眾人一聽大驚,這是要未戰就放棄得之不易的洛陽,大失軍心啊。可是,眼下,好像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諸葛亮若有所思,喃喃自語:“魏軍為何還不發兵來攻呢?”

“這......”楊儀猶豫不定地說:“大概是因為魏軍兵馬未齊,或者是在等候後方的糧草軍械吧。”

“不可!”剛剛還一言不發的姜維,這會終於忍不住發話:“洛陽絕不可棄!”

眾人這才注意到剛剛沉默的姜維,諸葛亮轉過頭問道:“伯約有何高見,儘可說來。”

姜維嚴肅地說:“其因有三。

第一,洛陽是大漢舊都,我軍奪取後聲勢日隆,天下子民無不翹首東望。如果不戰自退,必定大失民望,也將為魏國小覷。

第二,聖人云,民為貴,社稷次之。洛陽民眾降我,我軍撤離後必定遭到魏國血腥報復。如此大失民心,他日再想重奪洛陽難上加難。

第三,如果我軍現在撤離洛陽,須同時放棄孟津關和伊闕關,如此魏國可雲集三路大軍二十萬之眾。加上洛陽多是平原,一馬平川,利於魏國騎兵,我軍又多是步卒,不出幾日即會被魏軍追上。魏軍趁勝而來,士氣高漲,兵馬又數倍於我,如果趁勢急攻,我軍敗退之師、喪氣之眾,恐有全軍覆沒之憂!有此三難,洛陽絕不可棄!”

姜維繼續分析道:“我料魏軍之所以至今未發兵洛陽,必是曹睿懾於丞相威名,擔心路有伏兵,想等到大軍集齊,穩紮穩打得步步推進。我軍可將計就計,於沿途多設疑兵,拖緩魏軍速度。此外,虎牢關雖失,只要後方蒲津渡口安定,我軍仍可全力一搏。”

最後,姜維堅定地說道:“此次決戰關乎中原歸屬,拼得不僅是兵馬、錢糧,更是決心與勇氣!請丞相切莫放棄這千載良機,堅守待援,與魏軍決一死戰!”

眾人一時是戰是退議論紛紛,諸葛亮心煩意亂,加上感傷過度,病體未愈,於是緩緩說道:“眾人暫且退下,待我三思。”

眾人於是都領命退下,諸葛亮自覺昏沉,不一會又昏睡過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