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第39章 王平獻策\r

洛陽城中丞相府

“如今已經危急,諸君可有退敵之策?”諸葛亮左右巡視著眾人。

眾人頓時都議論紛紛,一時間七嘴八舌起來,有人主張迎戰,有人也主張退守,還有人建議撤離洛陽暫避鋒芒,伺機反擊。

諸葛亮看了一圈,發現只有安漢將軍王平面色凝重,若有所思,沒有說話。

於是,諸葛亮便笑著說道,”諸位靜一靜。不如我們請個代表先說說。”

“子均(王平子子均),我見你一直沒說話,定是已有良策,不如,你來說說吧。”

眾人皆驚,諸葛亮這是點將呀,為何越過這麼多大將,獨點王平呢?他此時的官位不過是三品安漢將軍,在他前面尚有驃騎將軍魏延、左將軍吳懿等人。

王平,字子均,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王平投降劉備。王平外貌忠勇而嚴肅,不喜言語,性格謹慎。他是賨人板楯蠻,自幼生長於戎旅,雖然不通文字,但是見識領悟過人,以善用地形、精通防守、嚴整軍陣著稱。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他與馬謖一同守街亭,馬謖失敗后王平鳴鼓自持,讓魏軍懷疑有伏兵,不敢進攻,因而收攏了諸營敗退軍士,率領他們平安歸還。之後王平深受諸葛亮的器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上表提拔他為討寇將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曾率軍擊退了魏國名將張郃的進攻,威震一時。後又因功升遷為三品安漢將軍。作為一個斗大的漢字都不識一籮筐的文盲武將,王平可謂平步青雲。

王平面露驚訝,”丞相,我.....我讀書少,沒什麼才學,因此沒有發言。我是個軍人,執行命令即可,但有丞相吩咐,我必將萬死不辭!”

魏延等人也面露鄙夷,這個王平出身板楯蠻,軍旅長大,打硬仗尤其是防守確是一把好手,也是憑戰功一步步升遷的,但是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指望他能有什麼謀略呢?

“哎,子均不必過謙!”諸葛亮笑著說道,”誰說軍旅出身,就不能有自己的見解?漢大將軍韓信出身低微,從軍中小卒做起,照樣輔佐高祖皇帝,平定了天下。人啊,切不可自輕。子均,我相信你,說說吧。”

眾人見諸葛亮居然拿韓信與王平相提並論,不禁對王平又高看了一眼。

王平見諸葛亮如此抬舉自己,此時內心已經感激地不知道說什麼好,於是抱拳答道,“既然如此,我雖不才,但也獻醜了!”

諸葛亮點頭搖扇笑道:“子均不必多慮,大廳議事,本來就是開誠佈公,人人都可建言。有何妙計,儘可說來。”

只見王平恢復一臉嚴肅,沉著地分析道:“簡單的說,我認為,雖然魏軍聲勢浩大,我軍面臨不利,但尚可一戰,其因有三。”

“哦?請子均繼續說下去。”諸葛亮笑著說道。

王平起身,來到大廳中央,向四周行了個禮,陳述道:“

第一,魏國後方未平,北有公孫淵,南有孫權,魏軍想速戰速決,而我軍可以逸待勞,並遣使邀二國共擊魏軍,這可一戰。

第二,魏軍可戰之兵非西北、荊揚、幽州莫屬,這都是邊境久戰之兵。如今西北已失,荊揚、幽州為防孫權、公孫淵必不肯輕動。因此,魏軍雖號稱百萬,所將之兵,不過二十五六萬,並且多是中原屯田、新募之兵,而我軍也有十數萬,都是百戰之士,加上連戰連勝,士氣旺盛,可以一敵三。由此可見,魏軍數量雖多,仍不足懼,這可一戰。

第三,兵法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魏軍五路並進,如果我們各路分兵拒守,怕是會被各個擊破。但是如果我們集中兵力於緊要關隘,堅守待機,這便是我們的不可勝。挫敵於城下,消弭敵人士氣,直到敵人糧草不濟,那麼,就有機會取勝!”

說完,王平快步走到牆上懸掛的地圖面前,以手指圖說道:“依我之見,五路當中,孟津關、大谷關、漢中都有關險可依,壓力不大。只有東面虎牢關、後方蒲津渡口最為緊要,魏軍也把大軍壓在這兩路。虎牢關有失,那麼魏軍可長驅直入兵犯洛陽,而蒲津渡口關係西北安危,如果失去我軍將腹背受敵,只能放棄洛陽急退回蜀中,因此,當務之急,須遣大將重兵鎮守兩關,再待蜀中出兵來援,丞相才能與曹睿決一雌雄!”

一時間鴉雀無聲,眾人都在思忖王平之策。

只見姜維“騰”地起身,大聲讚許道,“精彩絕倫呀!王將軍所想,與我不謀而合!只是我尚在思考,王將軍卻在頃刻之間,就將敵我情形分析地如此透徹,最為難得的是,能一語切中要害,指出關鍵要隘,實在是令人欽佩之至!魏軍縱有百萬之眾,又有何懼!我完全贊同王將軍謀劃,請丞相,速速發兵!”

眾人見諸葛亮的愛徒姜維如此稱讚,不禁也紛紛點頭品味起來。

王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伯約謬讚了,說起來,還得感謝伯約,閒暇時間常給我讀誦兵法,我這才有了點見識。”

姜維大笑道,“這哪裡能謝我?我不過是略盡薄力,倒是王將軍識悟過人,兵書聽過一遍,便能解其大義,過耳不忘,令人欽佩!”

眾人這才知曉王平雖然不識字,日常卻已在勤學兵法,難怪能有今日見識,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呀!

諸葛亮也滿意地點點頭,大聲稱讚說:“二位將軍都是我軍中才俊,不必過謙!伯約有此見識,我不奇怪,倒是子均的成長,實在是有目共睹,令人欣喜不已呀!如此智謀超群,忠勇兼備,這是上天以子均授大漢,實是在大漢之福!”

諸葛亮說著便激動地起身,”我也贊同子均謀劃!就依子均之計,請司馬費禕遣使赴公孫淵、孫權處,邀他們共擊曹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