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東面虎牢關,是洛陽屏障,曹魏大軍來襲首當其衝。目前僅有安國將軍關興、偏將軍許允五千兵馬,還須擇一智勇上將鎮守,誰敢當此重任?”
魏延眼見楊儀、王平、姜維等人都出了風頭,內心忌恨,再次請命說道:“我雖不才,願去鎮守虎牢。魏軍皆是鼠輩!有我在,保管他們一人一騎都休想過關!”
諸葛亮見是魏延,有所遲疑。魏延連番得勝,心氣沖天,如今視天下英雄皆為鼠輩!這份傲氣,像啊,太像了....蜀漢的大好局面,自己的隆中對,當年不就毀在那份傲氣上麼......
“丞相!”魏延見諸葛亮眾目睽睽下沒有答覆,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我魏延大將之才,去守區區一個虎牢關,還有什麼問題麼?於是一時情急了起來,”我願下軍令狀!如不勝,斬我頭!”
諸葛亮仍未說話,魏延又復請命,一時僵持不下。
眼見又要發生齟齬,費禕趕緊出來打圓場,笑著說:“文長莫急嘛,丞相自有考慮。丞相,文長是大將,之前又力擒司馬懿,攻取洛陽,功績威震敵國,可擋萬軍。加上虎牢關又堅固無比,有文長在,足可令曹魏大軍遲緩,我軍便可堅守至蜀中兵馬來援。依我看,丞相就他這個機會吧,請速下決策。”
諸葛亮見費禕出面,知道再拒絕魏延,怕會生出變故。也許,真是自己多心了吧。
於是諸葛亮只好點頭笑著說:“恩,我素知文長勇武,原本另有重用......這樣吧,既然文長不辭辛勞願去虎牢關,自然求之不得。虎牢關原有關興駐兵五千,文長此行可領軍一萬五千,與關興合軍一處,共計兩萬兵馬。只是此次只須堅守,切莫逞強出戰。如能堅守三月,便是頭功。”
諸葛亮頓了頓,“此外,我再派一將協助文長,聽候調遣。”
“何人願往?”
話音未落,只見關興之弟、偏將軍關索出列說道:“末將雖年幼,但頗習兵法,願隨驃騎將軍與家兄同守虎牢關,萬死不辭!”
諸葛亮略一思索,點了點頭說:“好,自古虎父無犬子,關將軍年少英雄,如能守關立功,必不辱沒關公威名!”
魏延見諸葛亮只令他堅守,還派一個後輩小將隨行,心中不喜,於是隨手作了一揖,領命怏怏而退,諸葛亮瞧見也不加計較。
安排完虎牢關,諸葛亮又看了看眾人,接著說道:“虎牢關已有人選,蒲津渡口誰願去?”
“末將願往!”吳懿、高翔等老將紛紛出列請戰。
諸葛亮低頭思忖,此次洛陽大戰非同尋常,洛陽主陣須各位老臣宿將鎮守,而長安李嚴等人要穩定西北,也不可輕動,不如把機會留給年輕才俊?只要聽從規劃,鎮守有法,後方還有李嚴等人接應,應該問題不大。
諸葛亮望著吳懿等人,笑著說道:“洛陽關係重大,諸位都是大漢的重將,還是要留在洛陽迎戰。我看,這次不如把機會留給後輩將軍們?”
眾人見諸葛亮如此說來,於是識趣退下。
丞相記室霍弋看破諸葛亮心思,咬咬牙,也顧不上面子,出列答道:“小人雖不才,但常年承蒙丞相軍前教誨,受益良多,願去守蒲津關。我以父親的名義發誓,絕不負丞相厚望,人在城在!”
眾人見是默默無名的霍弋,無不側目。霍弋雖然勇氣可嘉,但是久在丞相府,卻從未領兵,年紀又輕,能否承擔重任呢?
他這幅自告奮勇的樣子,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初的馬謖,令人擔憂啊!
只見諸葛亮微微一愣,他自然也知道眾人的想法,霍弋年輕,也沒上過戰場,眾人是怕他重蹈馬謖的覆轍。
不過以諸葛亮對霍弋的瞭解,他與馬謖性情不同,馬謖好論大計,而霍弋沉穩謙虛,而且霍弋的才能其實足堪大用,堪稱蜀漢新一代翹楚,只不過日常謙遜,無人知曉罷了。
於是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關鍵時刻,莫欺少年輕,我大漢的男兒,不論年紀,志氣要敢比天!”
諸葛亮望著霍弋微笑著說:“昔日,你父親霍峻將軍以數百之眾力拒劉璋萬人大軍,先帝稱讚。如今令你為偏將軍、蒲津關都督,另令相府門下督黃崇為裨將軍、副都督,領軍一萬據守渡口。”
說完,諸葛亮又語重心長的叮囑道:“二位都是名將之後,希望能繼承先輩之志,為大漢建功!切不可放魏軍過河,威脅關中!”
霍弋、黃崇一聽,知道這是丞相違例破格提拔,心中感動,堅定地說道:“諾!願立軍令狀,如不勝,請斬我頭!”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