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第11章 全盛蜀漢\r

自此,佔據了雍涼地區後,蜀漢兵馬日漸強盛。蜀漢雖然接連經歷荊州和夷陵大敗,連年征戰,損失了一大批優秀將領,包括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都先後逝去,先主劉備也鬱鬱而終。但是經過諸葛亮數年的勵精圖治,講武練兵,頻頻北伐,還是鍛煉出了新一批的後起之秀,加上這次雍涼新俘獲的騎兵戰馬,蜀漢的軍力更是如虎添翼。

為了表彰這建國以來最大的勝利,諸葛亮上表劉禪下詔,大力封賞群臣。

由此,蜀漢全國兵馬分為中央軍和五鎮都督軍——關中都督、漢中都督、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以下官職篇幅較長,不感興趣可以跳過直接看下一章)

關中都督軍

關中都督軍即是長安守軍,是如今北伐曹魏新的前線,大漢丞相、武鄉侯、益州牧諸葛亮自領大軍駐守,麾下文武眾多:

武將之首是原漢中都督、假節、南鄭侯、猛將魏延,因功升遷至一品衛將將軍。

蜀漢後期僅次於魏延的大將、王牌無當飛軍的統帥、討寇將軍王平,因功升遷至三品安漢將軍;

無當飛軍副帥,與王平齊名的討逆將軍句扶,因功升遷至三品安西將軍;

掌管禁軍的諸葛亮愛徒、中監軍徵北將軍姜維,因功升遷至三品輔漢將軍;

其餘名將有魏延副手、國舅、高陽鄉侯、左將軍吳懿,

蜀漢老將前將軍袁綝、老將鎮南將軍輔匡、老將鎮北將軍劉邕;

蜀漢宿將右將軍高翔、宿將鎮西將軍陳式、平北將軍馬岱;

與王平齊名、王牌無當飛軍的副帥、討逆將軍句扶;

前庲降都督、前軍都督振威將軍張翼;

從中央禁衛軍徵調入前線的的虎步營統帥虎步監孟琰,統領禁軍虎騎營的虎騎左部督趙統(趙雲之子)、虎騎左部督趙廣(趙雲次子);

討虜將軍上官雝、建義將軍閻晏、偏將軍爨習、裨將軍杜義等。

文臣之首是蜀漢北伐前線丞相府首席重臣,丞相長史(隨軍)綏軍將軍楊儀,以及丞相司馬(隨軍)費禕,二人為諸葛亮的軍中心腹,隨丞相諸葛亮參贊軍事,籌措糧草。

另有中參軍昭武中郎將胡濟、丞相參軍(隨軍)姚伷、丞相軍祭酒尹默、丞相主簿楊戲、丞相典軍書記樊建、丞相令史董厥、丞相記室霍弋、丞相門下督黃崇,一齊參與政事。

漢中都督軍

漢中原來是北伐曹魏的前線,也是蜀中的門戶,無漢中則無蜀漢,進可攻退可守。但隨著蜀漢佔據雍涼,兵線前推,漢中的戰略價值顯得沒有之前那麼重要。不過作為入川的通道,並且西面還有魏國上庸郡虎視眈眈,諸葛亮仍派遣了能臣武將駐守。

鎮守武將有許多是蜀漢名將二代,如安國將軍關興(關羽次子)、偏將軍關索(關羽三子),夷陵之戰斷後烈將傅肜之子偏將軍傅儉等。

此外武將還有偏將軍漢城亭侯許允,偏將軍劉敏、篤信中郎將丁鹹,典軍中郎將官雝等。

文臣以漢中太守呂乂為主。

中央朝廷

成都皇帝劉禪坐守,文臣之首是蜀漢四相之一、諸葛亮內定接班人、撫軍將軍丞相長史(留府)蔣琬,因後方支援有功,兼任蜀漢尚書令,並任為益州刺史,總領中央朝政,負責後方日常軍事行政,軍械糧草、兵員補充,為蜀漢後方首席重臣。

另有丞相參軍(留府)馬齊、丞相從事中郎樊岐、丞相從事中郎李豐(李嚴之子),共同輔助蔣琬處理相府事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