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坂坡回來後,諸葛亮把楊憐交給黃月英。黃月英也很喜歡這個苦命孩子,不過因為諸葛亮一家很節儉,很少僕役,所以楊憐平日也常做些婢女的活計,但是夫妻倆始終都拿她當自家人看。
諸葛亮與黃月英雖然婚後很恩愛,但是因為諸葛亮政務繁多,常常廢寢忘食,黃月英既要照顧諸葛亮的起居,還要獨立支撐起門戶,十分辛苦。兩人婚後多年才生有一女諸葛果,黃月英生產時又傷了身子,大夫說往後怕是很難再生育了。
諸葛亮握著愛妻的手心疼無比,下定決心從此不再生養。說幹就幹,數年後便從哥哥諸葛瑾處過繼了養子諸葛喬。黃月英知道諸葛亮不願違背當初長相廝守的誓言,但是自己已難以生育,絕不能讓諸葛家斷了香火。
雖然並不願與其他女人分享丈夫,黃月英還是“大氣”了一回。想來想去,發現婢女楊憐如今已經長大,出落的亭亭玉立,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於是黃月英做主讓諸葛亮迎娶楊憐為妾。
諸葛亮起初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執意不從,不過黃月英認定的事情非做不可,諸葛亮實在執拗不過,只好應允。楊憐在得知訊息後,雖然十分羞赧,但是內心也欣喜異常,終於有機會可以“報答”恩人。
同年,二十歲的楊憐誕下一子,即諸葛瞻,諸葛亮四十七歲老來得子,格外疼愛。次年養子諸葛喬又染病早逝,諸葛亮悲痛不已,當即將獨子諸葛瞻立為嫡子。
對於黃月英,楊憐一直心存感激,她很感激她的寬容大度,也不願橫隔在黃月英與諸葛亮的感情之間,於是決心作為隱形的存在。
即使已經嫁作妾室,楊憐卻從來不求名份,在人前還一直扮演著婢女的角色,甚至還繼續稱呼諸葛亮為丞相,並將諸葛瞻按照嫡子習俗交給黃月英撫養,讓他喊黃月英為母親,而自己甘願當“姨娘”。因此,除了少數和諸葛亮家中往來密切的重臣,多數官員對楊憐的身份知之甚少,外界也一直以為諸葛瞻為黃月英親生。
八年來,諸葛亮忙於北伐,對家人照顧甚少,但是楊憐絲毫不介意,她一直很感激上蒼賜給了她諸葛瞻作為最好的“報恩”禮物。可是她漸漸的發現,她對眼前的這個男人,似乎並不是報恩這麼簡單。尤其是當她得知諸葛亮病重訊息時,整個人都恨不得立刻飛到他身邊,代替他去承受那些病痛,哪怕是代替他去死也心甘情願。她這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她早已經愛上了這個生命中註定的男人。
他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愁容都牽動她的心絃,他出徵在外,她的心從來就沒有留在身上,一直在為他牽腸掛肚。看不見他的笑容,聽不見他的聲音,楊氏的生活感覺像是失去顏色般單調,彷彿只有他的存在,才能讓她的世界變得色彩斑斕。在這個世界上,他就是她的唯一,當然了,還有瞻兒。
楊憐從懷裡慢慢地取出一個香囊,邊上繡了一朵粉色的蓮花,花旁紋了三個娟秀的字。她小心翼翼地把香囊捧在手心,手指在字上輕輕磨挲,傻傻地看著,笑著。
“看什麼東西這麼入迷呢!”背後傳來一陣輕巧地笑聲,一隻小手敲了敲楊憐的左肩。
楊憐嚇了一跳,她剛一回頭,手中香囊被人迅速搶去!
她大驚,轉過身來,才發現搶香囊的是諸葛果,正搖頭晃腦地對著她笑呢。諸葛果與她也就相差個七八歲,平日裡便沒個正經,常常與這位姨娘開玩笑。比起嚴肅的母親,顯然年紀相仿的楊憐更讓諸葛果感到親近有趣。
“哎呀,快還給我!”楊憐急得又叫又跳,忙上去搶回。
“看看嘛,不要那麼小氣!”諸葛果一面擋開楊憐的手臂,一面舉起香囊仔細端詳,“咦,這上面,怎麼有爹的名字,還有一朵蓮花.......”。對著明亮的光線,香囊花旁的三個大字清晰可見,諸葛亮。
儘管諸葛果只有十七八歲,但近來也漸漸懂了人事。只見她嘆了一口氣,盯著楊憐說道:“這是你給爹爹做的吧。既然有心,幹嘛不進去送給他,坐在這邊幹嘛?”
楊憐又羞又急,“丞相日理萬機,我不忍心進去打擾,就在這邊看看就足夠了.......哎呀,你快還我。”
楊憐一把搶回香囊,塞入懷中,急匆匆地離去了。
屋內的諸葛亮這才抬起頭,笑了笑,外面風這麼大,終於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