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倉古道,始創於秦朝末年,興於漢代。
是漢中地區通往川蜀的三條古道之一。
其中又以米倉道的路線最為複雜,即分南北兩段、又分中東西三路。期間還摻雜著一些旁支小路。
絕非是普通百姓所想的那般,就單單隻有一條通行的山路。
其中更是存在許多靠路發跡的繁華小鎮。
故而在漢中地區通往川蜀的三條古道中,數米倉道最難防守。
不過好在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這些複雜的路線都需要翻越險峻的米倉山。
同時這也意味著此地是的山賊土匪、走私商販、虎豹猛獸的天堂。
千年古道,兵馬馳騁,商賈營運,行旅往來,不畏崎嶇險阻。
宋青書頭頂斗笠,雨水沿著斗笠滑落在寬大的蓑衣上。
眼下已經到了入冬時節,若是在野外淋上這麼一場冬雨,便是個精壯漢子,只怕也會一病不起。
那日,宋青書離開南鄭城後。
便跟著一批,大概也是入冬前的最後一批行腳商販,踏上了狹窄曲折、險峻陡峭的米倉道。
此番宋青書存了丈量米倉道的心思,故而並沒有施展梯雲縱趕路。
便正如一個跑單幫的江湖漢一般,跟著那些行腳商深一腳淺一腳的走著。
一路所見所聞,甚是精彩、兇險。
危峰峻壑,猿徑鳥道。
路眠野宿,杜絕人煙。
鷙鳥成群,食啖行旅。
山賊肆虐,持刃行兇。
而宋青書跟隨的這些行腳漢子,也絕非尋常百姓。
他們幾支商隊加在一起,足有騾馬近百,人手近千。
自漢中馱運私鹽入川蜀。
這幾百個行腳漢子大多精壯無比,結伴同行。
每個人皆手持一根掛杖。掛杖長丈餘,兩頭皆以鋼鐵為刃,有的像是一杆雙頭短槍,有的則像是一杆勾矛。
一路上與山賊或是交涉或是激鬥,與沿途的古鎮勢力既有交易、又有摩擦。
而最令宋青書印象深刻的,則是山中無處不在的虎豹野獸。
往往在危峰峻壑,猿徑鳥道上小心行走之時,便會有虎豹野獸從密林、山石中竄出來。
便是商隊發現的及時,用手中的掛杖驅趕這些虎豹野獸。
也常常會有人因驚慌、爭鬥失足跌落,最後被野獸叼走,屍骨無存。
晚上睡覺更是難上加難,即便是點燃驅散黑暗的篝火,安排嚴密的人手守夜。
也常會有不怕死的虎豹野獸,趁著夜深人靜,叼住守夜、睡熟之人便跑。
往往是隻聽見一聲慘嚎,尋聲去看時,便少了一個人!
類似的情況十分的頻發,以至於讓宋青書都產生了一種錯覺。
這米倉道上的虎豹野獸,都被這些來往的客商給喂成精了!
故而,宋青書在遇到猛虎野獸襲擊之時,也常會出手相助,殺傷了不少野獸,也救下了不少的漢子。
期間展現出的高超武藝,更是坐實了他這個走單幫的江湖身份。
令這些行腳漢子們既是感激,又是增添了幾分提防和忌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