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些行腳漢子也都是是江湖中人,大多隸屬於運茶馬幫,以及各地自發形成的巴山背二哥。
可以說,類似於這種地方幫會、行商組織,大多都處於江湖最底層。
至少宋青書在這一支組合商隊中,並沒有發現一流好手的蹤跡。
主要骨幹不過是三流人手,剩下的多是些不入流的貨色。
刀口添血、朝不保夕,這才是對底層江湖的最真實寫照。
“宋兄弟,你此番孤身一人走西路,險居巖側,陡臨深淵,上下攀登,十分難行。”
“即便宋兄弟你武藝高強,也定要打起萬分的謹慎!”
米倉山道中斷,東西中道路交匯之地,一群粗豪的行腳漢子正與宋青書依依惜別。
這一路行來,宋青書出力不少。自然是與其中一些人結下了還算深厚的友誼。
如今驟然分別,無論是真情流露還是寒暄客套,那些行腳漢子大多露出了依依不捨之情。
此時路程已經近半,這些馬幫和巴山背二哥,都要走中路進入南江和巴中進行貿易。
而宋青書卻是要與這些分道揚鑣,行米倉道西路,在荒無人跡的大山中,來回曲折,沿途少有古鎮休整。
斜插整個米倉山西部山脈,進入另一條古道——金牛道。
最後經由劍門關,徹底進入川蜀繁華之地。
宋青書與一眾行腳漢子告別之後,卻不再行速緩慢,而是一路運轉梯雲縱,在危峰峻壑,猿徑鳥道上飛快前進。
蓋因為這條路確實難行,此路的開闢還要追溯到近百年前的蒙古與南宋朝廷的戰爭。
當時的蒙古將領便是從山中百姓口中,尋到了這條不算道路的道路。
這才派遣大軍一路砍伐樹木、鋪設道路,據說整個整個行程高達七百里。
這才天降奇兵,打了宋軍一個措手不及,一戰而勝。
後來更是任用宋朝降將,利用此路為蒙古大軍運輸糧草輜重。
在當時算的上是一條極為重要的兵家要道。
但那是在戰爭時期,蒙古、南宋為了爭鬥川蜀、漢中,打的不可開交。
雙方的軍隊、城池犬牙交錯,相互制衡,各處道路更是嚴防死守。
蒙古軍隊不得已才開闢了這一條道路。
等到戰爭結束後,這條米倉山西路也便因為偏僻遙遠、崎嶇難行,而被徹底的放棄。
幾乎很少有人再走。
宋青書一路疾行,不過數日便抵達了劍門關。
劍門關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等美譽。
如此重要之地,自然是有軍隊駐守。
宋青書站在山巔遙望下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
不由嘆道:“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日後真要是圖謀川蜀,此地究竟該如何奪取?很是頭疼啊!”
宋青書這一路行來,原本奪取漢中,圖謀川蜀的雄心霸業,著實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漢中還好說,地域狹小不過一路三州之地。
可這個川蜀之地,可是在歷史洪流中開創過多次獨立王朝的存在。
以至於,宋青書都覺得自己先前的謀劃,是不是有些人心不足蛇吞象!